民国文化是南京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这其中,除了诸多民国建筑、名人故居,还包括南京一个半世纪的近代工业发展史。然而,相较于对民国建筑的保护,南京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开发还存在不少缺失。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民盟江苏省委提交提案,建议对南京工业遗存进行开发性保护。
现状:工业遗存正在消失
民盟江苏省委调查发现,南京重要的工业遗存状况不容乐观。近30年来,曾经辉煌过的工业企业,随着南京发展重心的转移退出历史舞台;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工业企业转型,加速了老工厂的淘汰步伐;老厂房拆除,旧设备报废,工厂文化损毁。
按照地标性、代表性、开创性的选择要求,民盟江苏省委组织专家对1949年以前的部分知名工厂,如南京晨光机械厂(原金陵机器制造局)、下关发电厂(原民国首都电厂)、浦镇车辆厂、下关码头等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曾经十分有影响工厂的原物已所剩无几,不少在郊区的工厂已难觅踪影。
位于江北的南化公司,原名永利铔厂,建成于民国时期,是中国化工企业的摇篮,目前保存完好的原物,只剩下部分德国进口旧机器和厂长的住宅;原民国时期“首都水厂”——北河口水厂,如今还剩下水塔、过滤池和部分厂房是原建筑;原民国何记洋行——南京肉联厂,目前厂长住宅、冷库屠宰间还是原建筑;还有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中国水泥厂”原厂房、白敬宇眼药庄的大烟囱等,算是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工业遗存。
问题:文化内涵深挖不够
民盟江苏省委认为,目前南京建造的一些文化产业园,重在对旧厂房和土地的利用,缺乏对工厂文化保留有创意的设计,规划部门在工业遗存保留上缺少介入,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据介绍,目前南京对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大多与“文化”接轨。根据文化部门的统计,该市目前已有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园47座,其中不少是由工业遗存“变身”而来,虽然与“文化”接轨,可真正与工业企业自身文化内涵相关的却不多。
以1865产业园为例,这里是清朝金陵机器制造局的老厂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3个时期,至今还完整留存着民国时期建成的厂房楼群,历史价值极高。但1865产业园在开发过程中,虽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老建筑,在景观设计上加入兵工厂烟囱、导弹、火箭等工业元素,但因为餐饮、休闲产业的入驻,越来越浓的商业气息很可能“盖”过老企业原有的文化内涵。
提案指出,工业遗存是近现代历史的呈现,是南京工业化的历史地标,南京工人运动佐证资料,历史变革的实物见证,其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如南京晨光机械厂是典型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样本,浦镇车辆厂在工人革命斗争史上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原生态地保留这一工业遗存,可以建成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议:尽快制定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提案建议,开发性保护南京工业遗存可实行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发与保护并举。鼓励艺术产业进入,在不破坏保护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空间开办画廊和创意园。对地标性的工厂,依靠公益性的投入,创造出怀旧、有风貌的城市历史景观和文化景观,带动外围的产业联动,实现地价增值。如将老厂房建成工业博物馆,老蒸汽机车、车厢变成主题餐厅,废旧的蒸馏塔、管道成为摄影棚背景,旧烟囱成为居民区的标志,有的建成攀岩运动区,利用工业元素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提案呼吁尽快制定保护工业遗存地方性法规,明确工厂建筑、机器、构筑物等设施的保护标准和要求,使工业遗存内有价值的原生态景观、树木、部分工业厂房、工业机床、流水线、水塔等设施的保护有法可依。
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应是“一案一策”,可借鉴“北京首云铁矿博物馆”、青岛国棉二厂、南通唐家闸老工业遗存群的做法,把老厂房、老办公楼及老库房建设成工业遗址公园、展览馆和多功能产业集聚区。
工业遗存旅游景点还可加入互动项目供游客参与,组织游客参观生产线、观看工艺流程、学习科普知识、参与工厂劳动、体验工人生活等,满足体验式的旅游需要。工业遗存旅游可与现有的旅游点相结合,如南京1865创意园可以嵌入夫子庙旅游景区,下关码头、电厂、轮渡桥嵌入滨江旅游景区等,丰富旅游线路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