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这一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群体,正在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外的“第四农”。而种种关涉农民工问题的建言献策,亦成为这个春天盛会里的一道暖色风景线。
去年“两会”上农民工代表潘金凤的新闻效应,尚记忆犹新。而今,代表委员则聚焦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等“现在时态”的难题建言献计。令人击掌的是,省长罗志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一一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在肩,意涵深远。
善待“第四农”,旨在着力推进和发展“三农”。农民工的物质与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庭的富裕程度与幸福指数。试想,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农民收入不能增长,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就会受到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就扩大不了,进而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不关注农民工的现实境遇。
与过去民工潮、民工荒有所不同,新矛盾新问题的化解难度正在叠加——其一,对80后的大多数青壮农村劳动力来说,他们可能不具有长辈那般水平的务农手艺,家里的地又可能流转了,所以到土地之外谋出路成为必然。他们的就业创业路能否走好走宽,直接关系农村的今天与明天。其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农民工自然也是局中人。最近,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的数字测算,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一些代表、委员纷纷给出“点子”: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其言切切,其情盈盈。是的,为每个农民工提供一条就业信息,为他们免去一张招聘会门票,为他们打掉一个无良的职业中介,为他们及时惩治一个黑心企业,也许这一小步,就是改变他们人生的一大步!
惠泽“三农”又一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6年聚焦“三农”,我们大家应该一起努力,让广大农民工搭上幸福的时代快车!(李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