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二次会议 / 联组讨论
发布日期:2009-02-07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2月7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中共、特邀界二组和特邀界三组的委员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李小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张九汉副主席主持会议。
         朱华仁、张吉生、王  军、于  超、刘春灏、何启明、周向群委员先后发言。

    朱华仁委员(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建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省政法机关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平安江苏和法治江苏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紧贴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一是积极主动化解经济领域的矛盾纠纷。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涉及经济领域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活动,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二是积极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偷税漏税、职务侵占、商业贿赂、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对当前因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纠纷案件,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罚款、没收和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三是积极主动地提供法律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组织引导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优化重组等提供法律服务。依法调节涉及“三农”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第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中涉及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问题。据去年底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在人民群众关心的十大问题中,社会治安排在第三位。二是征地拆迁、劳动保障、拖欠进城务工农民工工资、企业改制等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三是执行难问题。全省有2万多起生效判决案件未得到执结,其中有8千多起被纳入去年底开展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的范围。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仍较突出,因涉法涉诉引发的进京非正常上访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第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一是切实加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法综治组织网络建设,确保层层有组织管事、处处有人员办事。二是以更大的力度夯实基础工作。着力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拓宽情报信息获取渠道,确保情报信息搜集及时、反馈高效、渠道畅通。深入开展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排查管控,全面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各项措施。三是进一步落实专群结合方针,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交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通过基层的平安来实现全省的平安。
第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保稳定促和谐。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平安建设是个“易碎品”。只有把平安建设上升到法治层面,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才能从“易碎品”变成“牢固品”,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今年,我们在法治江苏建设方面,将坚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为重点,以开展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以及执法不公、执法犯法等司法腐败问题,努力为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切实加强平安建设的法治化建设,力争通过地方立法等途径将平安建设的一些经验做法上升到法规层面,努力将平安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着力构建法治环境下的平安江苏。
第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保稳定促和谐的能力水平。一是严格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确保广大干警始终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公平正义在心中。二是严格训练,着力强化以提高执法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训。省委政法委将举办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着力提升政法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势、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三是严格监督,深入推进政法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四是严格纪律,组织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切实维护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王军委员(省民委主任 省宗教局局长)提出保稳定、促和谐是民族宗教工作的第一责任。


    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64万左右,其中常住人口34万多、外来流动人口30万左右,55个少数民族齐全。江苏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齐全。有信教群众近400多万人,各类宗教教职人员8000多人。全省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5595处。我委(局)是省综治委、省维稳办、省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办的成员单位,多年来,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
    一、围绕中心工作,及时排查化解民族宗教方面的不稳定因素。2008年,针对“奥运”之年维稳工作的特殊要求,我们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及时汇总分析研判民族宗教领域不稳定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妥善处理好涉奥涉外民族宗教事务。协助做好全省民族学校特别是新疆高中班、西藏民族中学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后,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地的“窗口”服务单位进行了抽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使有关部门和行业做好民族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我省民族关系的团结和谐。去年10月以来,针对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随时波及民族宗教领域的严峻形势,我们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专门召开会议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制定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加强对各种人员思想动态的了解和研判,加强舆情收集、报送和分析。
    二、强化服务管理,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权益的矛盾纠纷。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我省经商打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常年保持在30万左右。每年各级民族部门参与调处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都有上百起之多。我们始终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奥运会前,因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南京站建设的需要,南京马家山回民公墓近3000座回民墓穴需进行迁移。南京市民宗局精心组织,由于宣传到位,政策倾斜、工作细致,整个搬迁过程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三、面对复杂环境,做好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工作。2008年5月24日,是梵帝冈教皇牧函所宣称的第一个“为中国教会祈祷日”,又恰逢奥运圣火传递到上海,境内外媒体对此普遍关注。我们组织人员深入重点堂区教育引导神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由于协调引导工作到位,使全省天主教信徒的朝圣活动平稳有序,未形成境外媒体炒作热点。我们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摸排,及时查处了韩国等境外宗教组织在我省组织的地下教会、非法开办的宗教学校与培训班等10多起非法传教活动,收缴了境外宗教宣传品。
    四、开展平安创建,不断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自身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维护宗教领域的安全稳定,我们在全省开展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实施意见。我们还妥善处理了多起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因房地产权益归属和拆迁安置与补偿问题而引发的利益纠纷,及时化解了矛盾,将可能引起群体性集访的事件处理在基层。
    五、实行综合治理,有效制止各种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违法活动。我们针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进行调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确因布局问题而形成的,采取疏导方式,在条件具备时批准设立新的宗教活动场所;对不符合合理布点要求的,会同土地、建设等部门联合依法管理。我们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坚决制止“藏独”等势力在我省进行的违法活动,依法查处制止各种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违法活动,全年查处、制止违法活动案件100多起。
    六、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完善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的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充实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和乡(镇)、村两级责任制。二是形成领导协调、部门共管、区域协作的新机制。三是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各级民族宗教部门都制定并完善了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四是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搭建平台,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于超委员(常州市政协主席)建议尽快制定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等市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各地的基本现代化目标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不少指标内涵不同,而且计算口径不相一致,缺乏可比性,很难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衡量发展水平。尽快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使命,明确苏南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追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制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必须确定鲜明的指导思想,明确“三个体现”:一是.体现科学发展。二是体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三是体现苏南发展阶段性特征。
   (二)制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必须明确和体现6个全面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指标类别设定
    从各国及国内各地的实践来看,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可设为五大类,即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
    经济发展类。经济发展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大类指标应包括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等方面的指标。
    科技创新类。该大类指标应当包括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两个方面的指标。
    社会进步类。社会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该大类指标应当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生态文明类。生态文明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该大类指标应当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
    民生改善类。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是实现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大类指标应当包括收入、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对于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把群众认可、满意作为不可或缺的衡量依据。为此要引入人民群众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满意度指标。但这指标可作为辅助指标,不参与定量评价,只作参考。
   (二)指标数值设定
    1.指标参照值的设定。各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国际通用标准,特别是一些核心指标原则上应以21世纪初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设定的依据,对部分指标特别是经济、科技发展指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数据时,其设定兼顾区域性的特点。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须将人均(按常住人口)GDP1万美元作为苏南基本现代化经济指标值的下限;世界主要国家的资料分析表明,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会接近60%,苏南基本现代化指标值应大于60%;中等收入国家的社会公共性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42.1%,苏南基本现代化指标应大于42%。
    2.指标权重的设置。苏南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要更注重协调发展,更注重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优化,更注重科技进步,更注重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保持五大类指标权重基本平衡。

    张吉生委员(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就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发言。


    梁书记在政协开幕会上的重要中指出:保增长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目标。
    今年有可能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全省经贸部门将把保增长作为经贸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运行保增长。当务之急是动员广大企业抓紧节后复工达产,尽量释放现有产能。加快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促其尽快达产达效。完善重要商品价格、重点企业运行、困难企业情况的周报制度,及时全面和准确掌握地区、行业及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坚持重点行业旬调度、工业经济月分析制度,对面临困难的行业和重点企业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尽早回升。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提前做好应对要素保障中紧急情况的应急保供预案。
    二是扩大信贷保增长。资金问题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瓶颈难题。去年四季度以来,虽然贷款总额有较大增加,但工业贷款增幅仍然不大,企业资金依然困难。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支持高成长企业、帮助困难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重点保障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资金需求。加大对银企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提高银企合作成效。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建设用地、环评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新增长点项目及时开工达效。支持具备条件的优质企业进行融资融券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推荐承担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规范和加快担保机构发展,健全担保机构的激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基金,启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及时掌握重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严防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是开拓市场保增长。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外需求萎缩导致订单减少、开工不足,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是保增长的重中之重。要想方设法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同时要积极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展内需市场。大力推进“家电、农机下乡”活动,组织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扩大苏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精心组织第四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争取更多省内产品进入跨国零售集团采购网络,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交易会。引导企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商机,帮助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生产企业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配套对接活动,千方百计争取订单。
    四是优化结构保增长。坚持“调优调高调轻”的基本取向,积极实施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战略,抓紧编制装备制造、汽车、纺织、轻工、有色金属和新医药11个产业优化升级规划,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消耗资源少、市场前景好的技改项目。抓住国际主要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机遇,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扶持新增长点的发展,确保今年630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快推进100个重点节能项目,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五是强化服务保增长。动员各级经贸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为企业家打气鼓劲,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将国家和我省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汇编发放到所有规模以上企业,为企业“送政策”,使企业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加大经济工作组织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遇到的问题,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监控,了解企业停产原因及职工安置、工资发放等情况,动员困难企业,特别是限产压产企业尽量少裁员不裁员,及时为企业协调处理相关难题,维护企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