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小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特色小镇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后,我省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将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园区建设、新城建设,甚至等同于房地产开发和风景区建设等误区。
一是产业特色不鲜明,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不够。江苏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发达,区域间产业同构程度高且根植性不强,不利于特色小镇真正形成产业特色。我省很多乡镇产业门类较多,企业小、低、散的问题突出,行业影响力远远不够,亟需集聚产业创新要素资源。
二是项目相对疏散,功能融合叠加不够。目前,我省不少地方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和要求并不清楚,部分小镇对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融合考虑不到位,仍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产业集聚区的旧思维来谋划特色小镇。一些地方即使经过争取挂上了特色小镇的牌子,但仍是新瓶装老酒,缺乏新内涵。
三是传统路径依赖严重,发展模式创新不够。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思维定势,不少地方存在政府大包大揽、未能很好发挥企业和市场作用的现象。政府将投资额作为特色小镇的主要考核指标,未能体现特色小镇的丰富内涵及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分类指导。
特色小镇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科技可以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功能和文化发掘上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为此建议:
一、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要重点打造小镇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向研发、设计、体验和应用等延伸,向智慧+、旅游+、生态+等横向拓展。我省应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及小城镇较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园中镇”、“镇中镇”,对功能单一的各类产业园区进行“小镇化”更新,拉长产业和业态链条,导入生活要素和服务功能,补齐生态短板,提升环境品质,建成园区、街区、社区三体合一的优质城市空间。对于我省众多的经济强镇、强村,可以按照特色小镇的创建要求,对其部分区块进行更新再造,转化为特色小镇。
二、打造双创平台,引领转型发展
要鼓励特色小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在小镇创新平台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形成创业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的新型双创空间平台和众创社区。借助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特色小镇生产信息、环境参数、绿色节能、行政服务的全面掌握,并通过多维度智能分析,建设小镇智慧社区,提升小镇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和小镇科技含量。
三、注重功能叠加,优化空间载体
注重特色小镇生态游憩、文化体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点做好制造类工业特色小镇产业旅游资源和体验旅游资源的开发,讲好特色产业历史故事,创设相关产业产品的风情体验区,使创新资源、时尚元素等与自身根植性产业充分交融。应营造特色小镇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灵归属感,提高小镇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
四、突出市场主体,完善运营管理
特色小镇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产业选择科学决策机制,选择符合发展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由投资公司统一承担小镇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管理服务等工作。支持小镇开发主体以控股、参股、相互持股、PPP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小镇建设。对于特色小镇的考核要实现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小镇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