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发布日期:2019-05-05 14:23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第16期

 

谷 训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成为当前舆论关注热点。

 “课后三点半难题,是指小学在下午三点半结束教学任务后,双职工家长因未下班难以接孩子的问题。如何破解此题,各地结合实际做了不少有益尝试。

 在重庆,团市委直属的重庆市少年宫主动牵手学校,将其最擅长的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送进三点半以后的小学校园,在百姓需求显著而市场乱象丛生的小学生课后服务领域,探寻公办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字号的新定位、新作为。

学校的无奈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少学校在执行免费的课后延时服务,将学生离校时间推迟一至两小时,并以学生及家长自愿为原则。但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学校提供延时服务的背后,既有家长和学生的不满意,也有学校和教师的无奈。

 重庆市渝北区一位小学生家长石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就读的小学开展了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包括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两个时段,让学生们推迟到五点半离校。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新的烦恼又产生了。因为学校为了便于管理,采取了固定学生名单的办法,要求选择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必须每天都参加,而她的孩子原本每周有两天放学后要上特长培训班。那么学校相应的社团活动能否替代培训班呢?石女士觉得,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普教育等方面资源有限,开展的课后文体活动项目较少且不成体系,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显然,看护式课后延时服务不能满足石女士对孩子课外教育个性化和高质量的需求,但每天都要在三点半接走孩子是更加现实的困难。因此,她不得不选择免费课后延时服务。都知道要给孩子减负,但现在只能把特长培训挪到周末了……”她说。

 石女士的烦恼在家长群中很有共鸣。一些家长认为,虽说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免费课后延时服务,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采访多所学校后记者发现,即便是没有对延时服务报名设限的学校,家长们也难言满意。学校开展的延时服务内容大致是作业辅导、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家长们普遍反映,这些内容仅能满足学生课外教育的最基本需求,如果每天都只是这些内容,那些有特长培养、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孩子会吃不饱

 家长们这样的反馈,令学校和老师们也很无奈。

 一位小学校长说,学校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做课外活动乃至特长培训确实不够专业。再加上老师们精力有限,在完成课堂教学主业之外,能够提供安全看护、作业辅导和兴趣娱乐方面的基本服务已经很不易了。

 这位校长向记者梳理了小学教师一天的时间表:早上八点前到校,下午三点半结束课堂教学。然后,一、二年级有半小时的课管放学,三、四、五、六年级有五十分钟的课管放学,接着备课和批改作业,最早五点才能下班,由于中午还要负责本班学生的午餐管理服务,没有午休,因此老师们连续工作超过九小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后,老师们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被挤占,不得不更晚下班或把这些必要的工作带回家去做,工作时间无形中又被延长。

 课后延时服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教师人手的需求量大,因此对于提供服务的学校教师而言,目前都要全员参与。作为报酬,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象征性的补贴。

 “但说实话,象征性补贴不能与劳动付出对等,而且老师们也需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一位小学教师坦言,如果可以选择,可能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早点下班。

少年宫进校园的探索

 一方面是不同家长群体对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需求不同,一方面是学校教师能力与课外教育不匹配、教师工作量骤增的无奈,小学校长们不得不寻求更好的做法,以缓解由课后三点半难题衍生出的优质校外教育供求矛盾。

 在全国范围内,试点的做法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思路是引进社会资源,包括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服务,以及利用社区场馆和志愿者等公益性资源。

 在重庆,市少年宫积极探索建立校园少年宫课后服务平台的做法,成为破题方法之一。

 下午三点半,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小学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三年级学生陈天一来到学校的声乐活动室,校园少年宫的专业老师和辅助管理老师已经提前半小时在这里等候。除了参加声乐兴趣社团活动,陈天一还分别在周一至周五的其他课后时间,报名参加了校园少年宫的书法、跆拳道和科学实验兴趣社团的活动,天天活动内容不重复。

 该学校德育主任李珊珊介绍说,学校因自身条件有限,原来只零星开办了十多个社团和活动项目,活动内容也不成体系,对两千多学生而言有点供不应求。校园少年宫试点开办后,涵盖艺术启蒙、阳光体育、科学普及等课后兴趣社团达到了近80个,实现了周一至周五课后时间的全覆盖,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选择需求。

 陈天一母亲彭期英告诉记者,少年宫曾是她美好的儿时记忆,我们小时候是周末坐车去渝中区的市少年宫参加活动,现在,我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参加到和市少年宫本部同样的兴趣社团活动,省时、省钱又省心。

 首先是省时,参加校园少年宫,免去了学生到校外教育机构去上课的路程,家长避免了二度面临课后三点半难题的无奈;其次是省钱,校园少年宫秉承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课后兴趣活动单课时生均不到30元,成本性收费家长们也乐于承受;省心是家长们最看重的一点,因为不必在良莠不齐的校外教育市场上费力甄选。

 重庆市少年宫教育发展管理中心负责人田海兵介绍说,市少年宫与部分学校试点协作、开展课后服务始于三年前,现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少年宫专属化的活动内容体系和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校园少年宫以校园为阵地,整合校内存量非主体教学功能活动场所(六大功能室),由市少年宫派驻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以兴趣社团活动为主的课后服务。

 田海兵说,在双方协作过程中,做到少年宫、学校、家长三方的角色定位清晰、权责划分明确非常重要。市少年宫是校园少年宫的运行管理主体,其服务标准、工作流程、成本性收费依据向学校和家长公开。学生和家长本着完全自愿、自主选择的原则参加其各类活动,对它的服务要求可直接与其派驻学校的管理团队沟通协调。学校执行安全质量监管,并为学生提供课后兴趣社团活动所必需的配套资源。

 “宫校合作解决课后教育服务是一种多赢的做法,最明显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和家长,与此同时,学校内涵式发展也得到明显的提升。龙山小学校长杨乾敏说。

 杨乾敏认为,首先,从校园少年宫在内容上坚决杜绝学科补习,坚持公益性、普惠性,避免精英化单一才艺技能培训的实际做法来看,其活动育人的理念与教育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纲要是一致的。因此,宫校合作使课内课后教育有机结合,为实现教育目标宗旨形成了合力。

 其次,双方协作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学校与少年宫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因此双方采用资源互补互换的形式来开展协作,以求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惠及学生成长。校园少年宫还通过免费举办校园体艺文化节、选派学生兴趣活动社团参加各级各类成果展演、捐赠艺体活动器材设施的方式反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助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第三,少年宫成为提供课后服务的主力军之后,减轻了校方管理压力,也减轻了教师负担,能够让教师更专注于本职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亟需顶层设计政策支撑

 重庆市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使家长和学生满足了对高质量、个性化校外教育的需求,也解决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力不从心的困扰,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校外教育领域树起了一面公益的旗帜。但其一路走来却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位与少年宫就校园少年宫项目协作洽谈多次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最担心的是背负乱收费的罪名。尽管少年宫成本性收费比市场价低得多,但只要向家长收费,学校从中有没有获利就说不清了。学校担心的第二个问题是把场馆和设施设备提供给少年宫使用没有明确的依据。

 而少年宫与学校还面临共同的风险和压力。目前从制度的顶层设计看,只有教育部20172月下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原则性指导意见,全国各地出台的细则不尽相同。就重庆而言,目前缺少市区两级层面的具体实施细则,少年宫牵手学校共建校园少年宫的做法缺乏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

 因此,率先尝试与少年宫协作的学校在这件事情上也是遮遮掩掩,一有风吹草动便担惊受怕,双方都感觉合作不稳定;有意向与市少年宫协作的学校举棋不定,等待观望;更多的学校则是一谈到进校收费都不敢接招。

 重庆市少年宫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杜伟对记者说,市少年宫的工作团队也心存顾虑,担心稍有不慎便触碰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红线,背上进校办培训班、乱收费的负面标签,给自身品牌形象带来损害。

 受访的少年宫和学校均表示,期待地方主管部门对这种做法进行深入调研,尽快出台具体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让这项民生实事进入更加公开透明、更加规范有序的轨道。

 杜伟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以大教育、大课后、大服务、大协作的思维,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为学校松绑。可充分利用市少年宫及各区县少年宫这类公办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发挥其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承接承载功能和主体作用,并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会同各级团组织,吸纳市少年宫等各方参与,建立市区两级的课后服务协调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指导协调,形成政府主导、主体明确、各方协同、多元服务、共建共享的课后服务新格局,真正做到课后有去处、服务有质量、成长有收获、运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