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给省政协委员以极大的鼓舞。省政协认真组织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在数字政协掌上履职APP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委员读书群。广大政协委员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与履职相结合,积极参与交流研讨,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积极资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贡献政协智慧力量。现将部分委员发言摘登如下:
发挥地方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丁 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求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高等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作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还拥有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平台,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为地域传统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通过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习俗风情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升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作为地方高校服务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本身也可以汲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从而在奋斗进取中奏响更为华丽的乐章。
(作者系民进盐城市委会主委、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城工学院副院长)
出人出书走正路 奏响新时代的艺术华章
孙志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当地居民游客一起观看评弹表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盛小云激动地说:“这对我们整个评弹乃至曲艺界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让我们倍感振奋。”
江苏是中国曲艺的重镇,有着丰富的曲艺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出人出书,相得益彰。50余个曲种遍布境域东西、大江南北。进入新时代以来,省曲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文艺轻骑兵”为己任,充分发挥曲艺短平快、接地气的特点,弘扬真善美,讲好中国故事江苏篇章。一是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曲艺精品创作。我们将继续实施重点中长篇创作项目扶持工程,全力构筑江苏曲艺精品创作高地,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佳作。二是以评奖促发展,实现作品、人才双丰收。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落户江苏以来,我省曲艺事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通过评比,我们发现、推介了一批反映波澜壮阔历史画卷和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既有苏州评弹、扬州弹词、扬州评话、徐州琴书等我省优势曲种,也有南京白局、苏北大鼓、相声、快板、快书、小品等,可谓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三是延伸工作手臂,充分发挥各艺委会作用。我们将充分发挥各艺委会特色优势,大胆探索,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合理配置整体布局,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敏锐把握时代脉动,生动描述社会百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作者系省曲艺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当好信仰者传承者实践者推动者 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李 萍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淮安的干部,我们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深入践行总书记对淮安殷切嘱托、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展现更多作为。一是增强文化自信,做坚定的信仰者。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准确理解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政治责任,满怀忠诚感恩之心,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领会重大命题,做文明的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围绕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样板”打造及淮扬文化内涵挖掘、高品质历史文化街区和书香城市建设等,努力推动淮安厚重历史在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做深耕的实践者。“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根植历史文化沃土,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聚焦党政工作重点、社会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关切焦点,大兴调查研究,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四是务实惠民举措,做共享的推动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持续优化文体设施布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可及化,有效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
(作者系民进淮安市委会主委、淮安市民政局局长)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磅礴力量
张新科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引发热烈反响。一直以来,江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文化不断在传承中焕发丰沛生命力。这其中,红色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文化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一,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晶。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精神追求和深层次的道德准则,使红色文化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红色文化得以诞生和发展壮大的根和魂。第二,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净化器。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精神根基,早已流淌在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注重让红色文化发挥思想净化、价值引领和意志锤炼作用,为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思想精神之钙,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第三,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营养剂。红色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其所蕴含的各种价值范式和内生的精神指向,如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爱岗敬业等优秀品格,都激励人民群众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都是坚定人民群众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精神武器。第四,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武器。在复杂多变的当前形势下,红色文化愈发成为迎接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的有力武器,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筑牢自身的精神堤坝。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以文化繁荣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尚 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文艺工作,为奋力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加强科技教育,繁荣文艺事业。科技教育与文艺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学校文科大类学生培养活动,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统筹组织师生赴苏州、宜兴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在社会服务上,通过系列展览的精心筹备和广泛邀请,引导艺术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杰出科学家们塑像,让雕塑艺术走进科技星斗,弘扬中国精神,挺起民族脊梁,用雕塑艺术助力科技文化建设。二是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文艺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进行系统保护、利用和传承。近年来,围绕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尝试。江苏雕塑精品展先后走进苏州市李公堤商业街和连云港市民主路文化街区,一件件精美的雕塑作品向人民群众传递艺术的感染力,让艺术走到群众中去,通过雕塑艺术文化,让人民感受艺术、热爱艺术、拥抱艺术,为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注入新时代的充沛活力,用雕塑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三是文艺服务人民,构建现代文明。过去十余年,我们积极呼吁、策划和组织省内外雕塑家的精品力作先后走进苏州、常州、连云港和南京等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让城市雕塑融入百姓生活,印证城市与雕塑互相生长。苏州双年展、江苏青年雕塑园都以人民为中心展开,题材内容贴近新时代人民生活,现已成为江苏历史文脉传承和地域文化叙事的“网红打卡地”和“学习强国”高地,贴近人民、亲近人民、服务人民。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来明去 创新互鉴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郑 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赴江苏考察调研。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河三湾段考察时作出了重要指示。作为位于运河三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我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与责任。
我认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都有生动而具体的体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具体体现。大运河积淀着从古至今运河两岸人民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展现了突出的统一性。大运河文化受吴越、齐鲁、中原文化等影响,多元融合,展现了突出的包容性。历史上,从大运河江苏段走出了鉴真、郑和等文化使者,现今也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展现了突出的和平性。
作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的专题博物馆,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动起来,让文化自信强起来。譬如首先,是将“藏品征集”创新性转变为“展品征集”,从零藏品到当下拥有万余件馆藏。其次,2021年开馆以来,在展览体系上推出数字化、沉浸式多维体验,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大运河史诗图卷已在全国多地巡展。同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今年7月推出“乔治·莫兰迪”展览,9月推出“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展览。截至目前,到馆参观人数已达410万,赢得社会公众的青睐,获得2023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未来,我们还将努力“走出去”,利用大运河这一浓缩的文化盛宴,打造江苏标识,讲好运河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作者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激发传统戏曲新生机
郑泽云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作为一名文艺界委员,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希望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江苏担当的重大要求,从深刻感悟“两个结合”中坚定“四个自信”,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一是要立足新时代中国实际,深刻把握时代课题对文艺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艺事业的百年历程中,充分认识并重视发挥文艺对时代的重要作用。《白毛女》《黄河大合唱》《东方红》《党的女儿》等优秀舞台作品,充分发挥文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作用,奋力促进时代进步。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普及,切实把优秀作品送到人民心坎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正成为主流,以此鼓荡人民之志,守护人民之心,回报人民之恩。三是用守正创新的精品力作培根铸魂。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也是文艺工作者攀登文艺高峰的不二法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勇于自我革命,在守正创新中开拓文艺事业新天地。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现代舞美,吸纳最新理念,让优秀传统老戏呈现新的生命力。比如,我们一直在探索兼顾艺术性与时代感的昆曲现代戏,相继成功推出“昆曲现代戏三部曲”《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成为昆曲现代戏的先行探索者。守正创新,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需要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戏师生的回信中说,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重大要求,教育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扎实的工作和优秀的作品,唱响复兴路上的时代凯歌、人民赞歌、奋进壮歌。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扛起新的文化使命 勇担主流媒体职责
顾雷鸣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重大命题。在前不久考察江苏时,总书记赋予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展现江苏主流媒体担当。一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凝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蓝图在江苏的具体化。我们要紧扣总书记“四个走在前”和“四个新”等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在全省上下唱响“走在前、做示范”的主旋律,推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走深走实。二要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思想,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两个结合”新境界。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要积极探索从人文经济学视角记录江苏实践,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苏州“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书记对人文经济的关注,有着深远的谋划和深邃的思考。我们要全景式、行进式报道江苏人民拼搏奋斗的故事,用大写意、工笔画描摹江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媒体力量。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
常胜梅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为江苏文化事业发展精准把脉、擘画蓝图。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强省之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江苏文艺新贡献。
江苏省文联有着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和18个产(行)业文联,国家级会员9026人、省级会员41202人。我们将充分发挥“两个优势”,把“做人的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最广泛地团结凝聚全省各领域各层级的文艺工作者、从业者、爱好者,不断提升文联组织的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更有效推动优势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传统文化兼具时代审美,积极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引领,切实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新时代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自觉责任。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引导全省文艺工作者用更多具有高美誉度、强标识性、大影响力的优秀江苏作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铸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内核和精神支柱。要进一步打造“文艺苏军”,用好“江苏文艺大奖”品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江苏担当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推动江苏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