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21年 / 第七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21年 / 第七期
发布日期:2021-06-28 11:29 来源: 本站原创

  6月25日,省政协举行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就“强化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协商讨论。省政协主席黄莉新主持开幕会并在会议结束时讲话,副省长惠建林到会通报情况并与委员们互动交流。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73篇,有19位委员先后作大会发言。现将大会发言摘登如下: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许  峥(代表民盟江苏省委)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建议:一是设立优质高档产品开发专项促进计划。引导在实体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制造产业,开发生产高端产品,使广大企业向大量生产附加值高、环境友好、国际高端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高端产品转变。二是设立打破他国垄断的替代产品开发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服务重点培育发展的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先进、节能环保制造业集群,支持相关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三是设立突破原有产品供给格局的新产品专项开发计划。引导和支持物联网、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核心信息技术、前沿材料和新型显示等重要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在产业发展中实现换道超车和后来居上,掌控一批他国必须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四是设立满足全新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专项奖励计划。依托我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社会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培育新产业、塑造新业态。 

 

以制度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孔祥平(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为更好组织攻关资源、实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议: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创新免责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对有“卡脖子”风险的重大技术,国家立项项目省级要予配套支持。改革项目遴选方式,允许一家单位同时申报、承担多个攻关方向。二是加强政策协同。组织省级层面的产业链短板技术梳理,统一指挥调度,强化政府部门间创新资源协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应用型基础研究机构。三是全产业链协同攻关。建立产业链安全评估机制,组织力量联合开展攻关,形成我省优势。鼓励企业用订单悬赏等方式发布对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替代或创新需求,吸引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四是加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相关企业试用国产技术产品,通过试验验证提升产品性能,加快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发布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加强替代产品推广应用。五是积极参与联合攻关,利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我省战略性前沿技术研究和新兴产业应用基础研究。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培育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业投资机构。 

  

推动产研院成为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朱毅民(代表民进江苏省委) 

    

  作为我省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产研院,是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建议:一是持续加大产研院“试验田”需求保障,尽快完善机构“三定”工作。由省委省政府发文,对其机构性质、发展方向和财政投入等予以明确,增强产研院长期、可持续发展预期,待时机成熟后再上升至省人大立法,予以规范。二是持续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加强专业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国家和省级层面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配置改革,将部分分配权力还给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成果顺畅转移奠定基础。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对成果转化涉及的国有资产采取例外处理方式。三是持续加大产研院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财力支持。产研院的实践创新,寻找到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效结合的路径,促进财政资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使用。要加强研究,跟进服务,不断加大财力支持,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高效转型发展提供产业技术供给。 

   

提升我省产业体系抗风险能力 

吴晓蓓(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 

    

  我省已初步建成门类较全、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仍有“卡脖子”关键供应链不可控。建议:一是以产业链上下游为节点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对“卡脖子”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加快搭建国家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共建共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载体。二是运用数字化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物流新生态,打造供应链服务体系;以产业链安全为底线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增强供应链平台稳定性;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打造跨产业和突破企业边界的供应链生态圈。三是围绕“服务+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由资源及产品优势向全球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做大做实传统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精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向高附加值市场要话语权,分行业实施区域、国内、国际多层次“品牌+”工程。四是加强区域及国际合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同RECP成员国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各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高效协同。 

    

坚持“四个面向”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吴建坤(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 

    

  以增强原始创新引领力为导向,对科技人才展开覆盖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持续稳定的集成支持。建议:一是紧紧围绕“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科学编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推动人才资源向优势领域和重点产业集聚。二是加大“招院引所”力度,共引共育一流创新科技人才,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和平台型公司,优化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三是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高层次人才个税差额补贴、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等政策创新,构建更富吸引力的“类海外”国际人才生态圈。构建新型创新综合体,完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四是构建长三角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G42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推动五市人才规划接轨,推进重大改革举措集成联动。建立苏南苏北人才挂钩合作机制。五是深入推动科技人才政策和制度集成创新。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实行“人才举荐制”“揭榜挂帅”“军令状”“里程碑式考核”等以信任为前提的管理方式,完善科技人才流动配置宏观调控机制。 

   

强化技术创新  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链现代化 

黄巍东(代表南通市政协) 

    

  我省船舶制造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但仍面临前所未有的“卡脖子”压力和挑战。建议:一是注重理念创新。加强“赶”的意识,通过新的技术思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赶超;加速“提”的步伐,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个性化定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提升;加快“转”的速度,积极推进船舶海工配套企业由设备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转变。加大“买”的力度,通过购买、兼并等途径,买技术、买人才、买品牌,加快技术积累,实现弯道和换道超车。二是强化科技进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向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和云制造转型,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突出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拉长船舶海工产业链;鼓励重点企业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性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瓶颈制约。三是汇聚推进合力。健全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全国领军企业牵头专项研发;从省级层面协调搭建船舶企业融资平台;加快建立完善“军转民”机制,推动船舶海工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加快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强资金支持,设立船舶海工产业省级专项资金。 

    

加强技术源头供给  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陆延青(代表省政协科技委)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议: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扩大“卡脖子”技术源头供给。加强基础研究,聚焦科学前沿,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立符合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特点的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揭榜挂帅”,促进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深化科研链条与企业创新链衔接。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需求和优势互补。二是加快推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度重视、高层次谋划重大平台申报及相应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重点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积极推进组建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研究中心,申报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和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政策引导企业增强创新动力。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四是优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持高校院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着力推动学科交叉,大力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建立关键紧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高  清(代表省政协经济委)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建议:一是加大重大创新平台预研布局力度。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抓紧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预研,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新增布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二是有序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省级财政要加大投入,支持我省开展基础研究,并设立重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相关基础研究投入。三是引导头部企业开展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领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牵头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探索实行更大力度税收优惠,采取联合资助等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四是多种形式拓宽社会投入渠道。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路径和方式。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建立支持基础研究的基金,积极探索科研活动协同合作、众包众筹等新方式,吸引社会各类创新主体共同破解研究难题、共享创新成果。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配套机制 

熊  涛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议:一是设立科创产业基金。探索由省财政牵头、地市及园区分层参与,设立专项投资于园区内科技企业的投贷联动基金,将省产业基金部分转化为专属科创产业引导基金。二是完善财税奖补政策。成立省级科技担保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支持更多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支持科技创新的“首贷”业务给予一定风险补偿,对科技金融业务开展较好的机构给予奖励。对银行“投贷联动”股权增值收益提高税收支持力度,对创新模式下的不良贷款降低税前核销条件。三是完善融资配套服务。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评级,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渠道。鼓励辖内保险机构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四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由科技部门牵头,整合科技型企业基础信息、信用信息、运营信息,建立科技企业信息共享一体化平台。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园区等要发挥桥梁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相关政策与项目信息。 

    

构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陈爱蓓 

    

  近年来,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建议:一是实施强有力的人工智能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完善的产业政策,运用市场导向的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参与,提供完整的法律框架。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联合建设高水平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支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通过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培育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三是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创建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提升制造业生产加工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推动产品融合赋能。四是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积极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五是促进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增长。将公共服务延伸到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体验,拓宽智能消费新领域,带动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新消费。 

   

以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创新 

支苏平(代表省政协科技界)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建议:一是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加强创新布局,绘制“卡脖子”技术创新路线图。紧扣全省重点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布局。持续深入开展关键领域和科技前沿知识产权动态分析研究,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参考。落实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切实防范政府投入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风险。二是充分发挥创新主体能动性,加强服务引导,培育“卡脖子”技术创新主力军。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对不同类别企业提供“菜单式”政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指导。建立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挂钩联系制度,面向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要创新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指导服务。三是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制度优势,加强综合施策,提供“卡脖子”技术创新源动力。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深入实施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行动计划。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系统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 

   

探索“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  把握好张榜、选帅、保障三个环节 

邢卫红(代表省政协妇联界) 

    

  “揭榜挂帅”作为新范式,在顶层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监管、评价验收等环节仍需深化改革创新。建议:一是以“海到无边天作岸”的开放视野悬榜张榜。重大命题榜,按照产业竞争力等需求确定科技攻关任务;战略任务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产业需求榜,着力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前沿榜,推进一批长周期、高风险的世界前沿研究项目;专利空白榜,发挥专利导航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填补专利地图空白。二是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广思路选帅组队。分类遴选,针对重大问题榜、战略任务榜,由战略科技力量牵头实施;针对产业需求榜,建立企业牵头主导的科技攻关机制;针对科技前沿榜,择优委托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牵头实施。协同作战,形成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充分竞争,采用公开竞标方式,选取或整合最好的标的及方案。三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工作机制保障落实。推行技术总师负责机制,建立分级责任和契约机制,优化创新要素流转机制,探索以股权为纽带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机制。 

   

从基础做起系统推进“卡脖子”技术创新 

常本春(代表民建江苏省委) 

    

  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从基础做起,统筹推进,长久努力。建议:一是营造崇尚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利益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全社会科技普及宣传,实施科学家故事进校园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二是从教育入手提升全民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型高校;改进教育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三是夯实基础科学研究引领未来发展。优化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支持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发展,成立江苏自然科学研究院。四是加强应用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深化国有科研院所改革力度,发挥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桥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应用研究、创新创业。五是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推动科研、技术、装备、材料等的突破和提升。六是加大市场推广和激励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国产产品。对个人发明创造成果初次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额返还。 

   

锻造“长板”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李  奇(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攻方向。建议:一是实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工程。加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及新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应用的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生产工艺与管控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在一些优势领域扩大“长板”。二是实施智造生态要素提升工程。重点围绕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载体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支持华人华企或中企在国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加强政企银协作,推动智能制造金融创新发展。三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加速引进一批战略性海外人才,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智库,开发国际科研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世界科技前沿的预研预判。推动设立一批由省内高校、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区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培养符合现实需要的智能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快关键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朱仲辉(代表省工商联) 

    

  民营企业肩负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大使命。建议:一是加速要素集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分层次创新机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采用独特的原材料、工艺或技术提升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加快技术研发、产业链延伸。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创建省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支持科技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民营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重大实验室等,联合建设创新载体。依托大数据、 5G 网络、云计算等,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三是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聚焦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建立完善共享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链风险管控。根据各地产业布局特点和技术优势统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创新类产品返还部分增值税,提高人才引进增值税抵扣。成立省级产业链风险管控委员会。 

   

打造优质创孵平台  完善创孵服务空间 

戚寿余(代表淮安市政协) 

    

  为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建议:一是加大推进力度。从省级层面出台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形成多种力量、模式、机制共同促进的全链条、多层次创业孵化新格局。二是坚持绩效为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提升活动,把运营的落脚点放在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加强功能配套,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激励措施。严格抓好绩效评估,树立政策导向,给予运营管理机构正确的工作方向。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指导各地举办孵化器从业人员集中培训,使大家准确掌握孵化器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工作重点。强化投融资服务,加强资本驱动功能,建立由运营机构自有资金和外部资本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协同。整合各类创业要素,构建开放协同的创业孵化生态。四是加强交流协作。支持各类孵化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离岸孵化等业务,引进海外优质项目、技术成果和人才等资源,帮助创业者对接海外市场。 

  

以高质量科技中介服务供给  支撑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 

周  俊 

    

  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创新活动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建议:一是以高质量项目孵化为目标,提供高价值创业服务。变技术主导为需求主导,更多强调市场需求,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推动第三方服务平台集聚,大力培育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平台机构,为孵化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二是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引擎,聚焦产业重点攻关。发挥好行业协会市场化机制作用,打造在学界和产业界有影响力的技术转移领域“头部中介”,搭建专业产业领域攻关团队,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三是以技术经纪人能力提升为抓手,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统筹整合技术经纪人力量,加快技术经纪人培养,探索建立技术经纪服务规范,对技术经纪服务机构给予帮扶。鼓励技术中介在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等方面开展服务。四是以科研人才招引为依托,促进科创项目孵化集聚增效。引进国内外知名招商公司、服务团队,打通省内孵化器载体,增强科技招商专业化服务能力。优化人才项目考核指标,推动高层次人才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入驻。支持国家级科研平台、省内龙头企业在引进专家时提供高水平增值服务。 

    

突破高端芯片瓶颈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李志坚 

   

  集成电路是支撑工业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支柱产业。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集成电路产业链长、影响力大的优势,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与物联网、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集群。二是发挥应用领域牵引作用。中低端集成电路强化市场机制,通过财政税收支持,强化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树立应用厂商使用信心;高端集成电路强化行政机制,逐年提高关键企业、项目、产品的国产化率,给国产集成电路产业成长空间。加强对初创IC企业支持,构建平稳发展生态环境。三是合理选择成熟和先进工艺晶园线。大力发展8英寸成熟工艺晶圆线,有序发展12英寸先进工艺晶圆线。对12英寸晶圆线采取紧盯策略,试点运行,并注重培育潜在用户。四是加大产业人才引入培育。根据产业需求导向,鼓励高校大力建设集成电路、微电子等紧缺专业,培养行业急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灵活多样的职工大学,形成员工学习提升机制。 

 

发挥领军型企业链主作用  协同创新共促产业技术发展 

胡毓晓 

    

  作为制造业强省,我省在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建议:一是支持培育全球领军型优势产业链“链主”。尽快确定我省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产业配套优势企业,指导各地政府支持优势企业创新发展。实施五年人才强链战略,重点支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全球知名品牌的领军企业,以及优势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让我省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成为吸引和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高地。二是支持联合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注重支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全球品牌影响力、面向终端市场或者平台型的龙头企业来牵头拓展产业链科技创新,引导产业链内细分环节的优势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构建生态型产业联合创新发展联盟,实现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企业。三是支持创新平台开放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系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模式。支持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龙头企业整合多种科研力量开展本领域高技术产品研发,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政策支持,扩大对引进人才以及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的奖励范围和力度,营造更好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