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6年 / 第四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6年 / 第四期
发布日期:2016-05-06 17:32 来源: 本站原创

特别报道

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郑   萱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4月18日至19日,在蕴含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的骆马湖畔,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召开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就“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开展协商讨论,踊跃建言献策。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

    当前,我国的增长模式仍处于“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并存的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质量的短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靠前的省份,江苏必须深刻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切实把科技创新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正在出现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形成历史性交汇。劳动成本上升导致第一要素的发展动能衰退,改革动能、增量投入动能和外向型经济动能也在减弱”,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全面分析了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背景和原因,认为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引擎”,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都明白创新发展的意义,知晓创新发展的重点,实施创新能得到什么实惠,从而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真正把创新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否则,谈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江苏奇美化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殷永祥委员从企业多年的发展中深切体会到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提升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委员认为,江苏的制造业体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传统产业规模大,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有把提高江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鼓励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向技术研发等创新领域,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好主角,挑起大梁,当上龙头,我省的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才能不断跃上新台阶,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盛小云委员通过自己对艺术表演创新的理解,建议必须增强创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创新应该是为了整体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而做出的改进和革新,要切实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倾向。

    “当前,宿迁离人才高地尚有距离,物流条件还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道路体系规划建设也亟待加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委员为宿迁增强发展新动力“现场把脉”,从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角度建议:“创新发展最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要通过交通运输体系的创新和跨越发展,方便更多的创新人才向宿迁流动,促进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降低生产要素流通成本,打造宿迁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

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大量抢购电饭煲和马桶盖,曾一度成为热点新闻,让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汗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长期存在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还没得到彻底改变,科技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和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要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企业出题目,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政府提供平台的协同创新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委员建议,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让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方面企业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高水平的技术或工程研发中心;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要增强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使科研活动更多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纽带,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华博雅委员表示,企业和科研单位都要“主动向自己的心上人表白”,才能各取所需,形成产学研互利双赢的良性互动局面。“吃到嘴里才是肉。创新成果只有实实在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委员建议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政府的作用应该是牵牛鼻子,不是踩牛嘴”,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打过的一个形象比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的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委员们结合实际纷纷建议,政府要遵循科技创新和市场发展规律,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和科技成果市场等集聚创新资源的平台,发挥好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比如对一些有风险的研发项目,利用好政府天使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项目在最需要扶持的起步阶段获得一剂“强心针”,顺利成长壮大。同时,要简政放权,提供精准服务,从主导科技资源配置向加强市场监管转变,积极构建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治体系,特别是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创新是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有制度作保障。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委员呼吁,江苏作为科技大省,应尽快出台比较超前、开放的科技创新管理政策,鼓励原创性的创新,杜绝在创新上急功近利。河海大学的两位副校长王超委员和陈星莺委员都曾主持、参与过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他们对“申报和评估的时间比搞研究的时间还长”颇有感触,一针见血地建议:“科研项目绝对不能按照工程项目来管理,必须考虑到科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对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申报和验收管理进行改革,使科研人员真正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和探索上。”为把科研人员从争取科研经费中解脱出来,省国画院副院长薛亮委员对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立分类管理的方式,对于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要扩大其经费自主权和科研方向的选择权,集中精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对于市场购买科技成果的行为,完全可以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同时,要尊重科研活动规律,建立投资效率评价体系,对原创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科研经费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使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鼓励创新氛围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

    “采用绝对量化的指标衡量人才,容易一把尺子量到底,挫伤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的委员提出,只有改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扭转以往单纯的量化评价体系,加快出台包含品格、能力和业绩等内容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实现人才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省文联副主席高云委员也主张遴选、使用创新人才不能照搬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规定,要“去行政化”,制定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标准,并完善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开放,新常态下,以人才为最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新资源的流动日益加快。有的委员建议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政策体系时,不能把钱放在首位,而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物质留人并举。

    “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高、眼界宽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就是为江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永续动力”,宜兴精陶集团总工艺师徐安碧委员表示,创新型企业家与创新型科研人才同等重要,“创新型企业家应具备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和危机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制度激励平台、学习提升平台和交流互动平台,为打造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开拓创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委员们对此有着高度的共识。“从儿童时代就要培养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从小拓宽他们创新的眼界,打牢创新的基础”,省政协副主席程崇庆委员主张“创新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一些委员建议,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改进创新条件、增强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在全社会建立起尊重、关怀、支持创新的文化环境,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希望创新、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让有创新意愿的人士能潜心研究,使创新成为水到渠成的过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委员认为,要提升创新的原创度,在创新过程中就应当允许失败,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创新在短期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果”,淮安市政协副主席李玉峰委员建议,要营造脚踏实地、一以贯之的创新氛围,并积极引导创新成果应用到实体经济。

 

建言立论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加强慢病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患病率逐渐升高,并由此带来诊疗人次增长、医疗费用负担加重、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调研显示,很多慢病患者虽已在大医院确诊,但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配药时,往往配不到药,病人又回到大医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用药习惯的衔接矛盾;二是由于受医保门诊总额预付制度影响,卫生院和卫生室的诊疗人次增长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也促使病人逆向流动;三是受医保报销“均次费用”限制,导致慢性病患者常用药配药周期缩短,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造成门诊量虚高。

为此建议:

一、坚持政策先行,引导患者基层就诊。做好分级诊疗制度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完善药品配备等,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方便病人到基层就诊。

二、完善帮扶制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医联体或集团医院的模式,在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建立固定的结对帮扶关系。首先,在市级医院成立慢病防治专家组,负责培训指导结对医院的基层医生,负责上下级医院之间慢病药物使用上的衔接,确保在基层诊疗慢性病有医有药。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通过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使病人得到快速、便捷、优质的转诊服务。其次,基层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逐步获取患者的信任。市级医院每结对帮扶一家基层医院,给予一定的财政专项补助。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适当放开对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次数的控制,逐步压缩大医院的慢病门诊,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开展探索,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细化单次报销封顶线政策,对病情较稳定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延长单次配药量(不超过1个月),引导更多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诊。

四、创新服务模式,推行慢病一体化管理。在乡镇卫生院设立慢病专科门诊,由临床医生担任健康管理师,同时在门诊配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所需的日常监测和诊疗用具。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病人提供长期、主动、连续的医疗服务。尝试签约服务按年打包收取服务费的制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分担。

五、优化信息系统,破除医疗机构层级壁垒。针对慢病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用药周期长等特点, 加快建立基于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开发适用慢性病患者的集医疗、预防及管理为一体的应用软件,方便临床医生的使用,方便任何一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调阅使用。

——住苏全国政协委员 孙建方

 

切实加强对玻璃幕墙的安全监管

 

玻璃幕墙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易发生爆裂下坠事故。尤其是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爆裂形成玻璃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更大。玻璃幕墙成为高空中的“隐形杀手”或“不定时炸弹”。究其原因,一是玻璃幕墙暴露在室外,时间长了会出现老化现象,造成爆裂;二是施工方在建筑过程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三是日常监管缺失,工程完工后,施工方、业主、使用者等缺少对玻璃幕墙的日常检查维护。

为此建议:

一、严格验收标准,确保幕墙施工质量达标。严格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确保玻璃幕墙的铝合金型材、镀膜玻璃、密封胶条等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增加具有节能、应用新技术的第三代单元玻璃幕墙比例,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管,强化对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论证,确保玻璃幕墙安全达标。

二、明确责任,强化日常安全监管。理清玻璃幕墙生产商、施工方和业主三方的职责,明确业主为玻璃幕墙建筑安全使用维护的责任人。责任人要定期检查玻璃幕墙的安全,特别是在高温、台风多发季节,提前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三、制定政策,设立专项维修基金。参照房屋专项维修基金的筹备,设立玻璃幕墙专项维修基金,用于玻璃幕墙的日常安全维护。每隔5年对玻璃幕墙的玻璃、密封条、密封胶等进行全面检查;每隔10年对玻璃幕墙进行一次安全性鉴定。同时,出台对玻璃幕墙进行检测评估的行为规范,降低专业检测评估价格,降低因玻璃幕墙坠落而伤人损物的几率。

——住苏全国政协委员 徐安碧

 

 

委员声音

 

更好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加强宣传等手段,扶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企业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注重改进产品质量和更新市场运营理念,在管理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省政协委员 陈友春

 

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科研院所需加强多元化建设,努力解决企业和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同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建成“制造强省”提供充足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省政协委员 马余强

 

政府要着力在营造更好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创新要素更有效配置。对于知识产权,要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而非简单地增加数量。

——省政协委员 陶冠红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石墨烯产业化的途径积极进行引导。在立法和政策上扶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协调推进,实现经济发展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省政协委员 李 明

 

积极引导和集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创新创业。有效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政策优惠及扶持力度,如进一步增强软件业政策的灵活性,提升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营造良好环境,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创新投入产出的不确定性,尽量规避创新投入风险。

——省政协委员 朱晓红

 

重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积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遵循发展规律,制定发展规划,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进,避免一开始就重点投入在产业化阶段。

——省政协委员 秦小麟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用,组织发动科技社团在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科技服务站”和派遣“首席专家(工程师)”,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技术,进行规划论证、技术攻关,推进高校科协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动农业众创平台建设,吸引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继续组织国际合作交流洽谈会。

——省政协委员 阮仁良

 

加强对应用型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和绩效评估,不能只管投入,忽视产业化成效。探索资金以股权、债权、贷款等方式,由无偿投入转变为有偿使用,着力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率。

——省政协委员 鲁春林

 

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切实扭转科技成果“量多质低”现象,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进一步增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鼓励创新的产权制度,通过允许自行投资转化、股权激励、许可转让等方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进一步强化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果,把建设知识产权强省落到实处。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创新在税收、金融以及用工上的成本。

——省政协委员 杨伟红

 

坚决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完善科技产业综合体的配套服务功能,构建科技创新效能评价体制。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协同创新新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省政协委员 邹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