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九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九期
发布日期:2015-09-25 15:22 来源: 本站原创

 

盘活“三块地”  激活“一盘棋”

朱晓敏(代表常州市政协)

  

让农村全部产权要素真正“流动”起来,必须在盘活“三块地”上下功夫:使承包地更加有利于规模经营,宅基地更加体现公平福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地用于经济发展。建议:一是扎实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明确权能,促进流转,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进一步加快构建“三级联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公共平台,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二是有序推进宅基地确权工作,积极探索,稳中求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结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通过以地换地、有偿退出等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进宅基地的置换和流转,扩大复垦面积。同时,结合古镇老街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合理流转和开发利用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明确主体,规范流转,用足用好土地资源。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统一登记发证,明确流转主体,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收益和处置的权能。研究和制订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利用规划,优化布局,减少对国有土地需求的约束。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入市流转。搭建集体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促进与国有土地实行“同地、同权、同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土地效益。在增值收益的分配上,明确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确保农民财产权益。

 

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陆玉明(代表南通市政协)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建议:一是制定“互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选准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口,重点构建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并鼓励移动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互联网与我省调结构、转方式最紧迫领域的融合提升,以关键领域重大项目为抓手,分阶段有序推动“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传统制造业优化生产环节和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工业生产及装备制造智慧化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基于互联网按需定制的制造模式变革。三是培育“互联网+服务”新兴业态,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深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依托我省专业市场优势壮大提升网上交易市场,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鼓励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互联网信贷、第三方支付、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技术平台创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壮大第三方物流,支持发展专业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四是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以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促进产业链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链际整合,推动各行业产品制造链与流通链、生产生活服务链的有效衔接,打造“平台+终端+内容+服务”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着力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

朱毅民(代表淮安市政协)

 

淮安市已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淮安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议:一是构建苏北区域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发挥区位优势,明确淮安作为苏北区域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支持淮安以发展现代仓储为重点,城市共同配送为基础,航空物流、保税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体系,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物流支撑。二是扶持淮安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围绕打造苏北区域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孵化基地,加强淮安地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分层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三是支持淮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制定推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大数据体系等方面,做好引导扶持,支持建设中小城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制定引导和扶持苏北电子商务产业跨境发展规划,着力培育电商行业领军企业,带动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四是帮助淮安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普及应用。支持淮安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扬菜美食等特色农副产品营销平台建设,并作为全省农副产品的重点予以支持。

 

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水平

周建强(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一是加快江苏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国有资本在重要领域的集聚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柱和引导功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打破企业间资源流动壁垒,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二是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不同国企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不同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国有企业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努力在形成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功夫。完善国有产权转让办法,切实保护职工、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三是进一步健全国企治理结构,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健全重大决策机制、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和经营责任追究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国资监管新模式和新方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依法通过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监管。继续推进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部门与所管企业脱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整合国资监管力量,切实解决多头监管问题。五是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的合力。做好省属企业改革与市县企业改革统筹联动,国企改革与国资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国资监管机构与公共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支持改革的相关举措,完善国企改革涉及的工商管理、财税管理、土地变更等制度和程序。

 

创新生态环境倒逼机制

推进“美好江苏”建设

黄贤金(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包括规划倒逼、经济倒逼、制度倒逼、体制倒逼在内的改善生态环境倒逼机制,建议:一是以城市适度收缩为模式,倒逼抑制建设用地空间过度扩张。有序推进旧城更新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城市用地人口、产业承载力。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科学设定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外延式扩张向理性增长转变。二是以生态资本运作为创新,倒逼低财政支撑的生态资本保值增值。因地制宜选择资本运营方式,实现生态资本保值增值。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多元投资机制。创新生态资本运作金融体系,为生态资本运作提供金融支撑。重点支持关系区域生态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三是以资源环境要素市场配置为引导模式,倒逼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运行。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快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恢复补偿体系,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补偿和恢复。科学设定资源环境利用强度,因地制宜管护资源环境,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四是以生态环境产权要素界定为基础,倒逼生态环境权益保护。界定生态环境要素产权,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培育成熟有序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生态环境产权保护制度,加快生态环境政策立法,确立环境产权利用补偿机制,坚决打击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大力扶持快递产业健康发展

张水芳(代表省政协经济界)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省快递业发展,建议: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统筹考虑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布局,妥善安排“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快递网络重要节点、营投网点等生产服务基础设施的用地。重点保障企业总部、全国性区域总部等布局在我省的骨干快递企业和重点快递建设项目用地。二是强化管理服务措施。加快研究配送车辆进入城区作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快递服务城市配送车辆管控措施。研究制定电动三轮车、小型面包车等快递服务车辆地方标准。对快递企业选择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作为服务工具的,要尽量放宽投放数量限制。三是鼓励创新服务模式。出台智能快件箱使用发展指导性意见,研究新建住宅、写字楼智能快件箱配置标准,支持智能快件箱进入机关、社区、高校、写字楼。鼓励物业公司、连锁超市拓展服务范围,为百姓提供快件投递、代收等便民服务。四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骨干快递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快递企业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五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建立“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的电子商务快件处理中心,实现一站式、规模化、集约化处理。鼓励制造企业与快递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六是加快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建设城市共同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点快递企业开展供应链、物联网、信息平台、冷链配送、路径优化等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共同配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配送。七是在省内部分高校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开设快递管理专业,为快递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王向明(代表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

 

推进“两个率先”,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一是在战略选择上,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二是在战略定位上,加快打造“全球有影响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成一批研发基地,集聚一批创新领军科技人才,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发展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在战略重点上,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四是在战略导向上,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不断增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五是在战略路径上,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通过规划引领、部门联动、省市县(区)集成支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六是在战略布局上,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力争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七是在战略支撑上,着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加快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

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邵建东(代表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日益显著,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把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纳入党政工作整体部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纳入党委、政府日常督办工作。二是推进组织体制建设,激发社会组织自身活力。指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着重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理顺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积极推动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主体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专业运行、项目合作”的模式,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三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凡是社会组织能够办理、提供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尽可能地交由各种社会组织承担。进一步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建立政府系统化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大培育社会组织调处社会矛盾能力,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大宣传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徐机玲(代表省政协学习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抓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重要机遇,以点带面、借势发力,促使全省创新型经济跃上新台阶。建议:一是针对当前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难点,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攻坚突破。提出破解“老大难”问题的措施、办法和时间表,为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扫清障碍。重点扶持南京软件、智能电网,苏州纳米、生物医药,无锡物联网,常州智能装备,镇江新材料等具有鲜明创新型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二是精心培育创新“样本”,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成功范例和鲜活经验。依据各地的优势、条件,确定培育典型,实施分类指导,尽快推出一批可复制、宜推广的新鲜经验。鼓励苏南9个国家级高新园区瞄准国际水平,打造各有特色、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发展环境优的创新高地。三是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建立集成创新联动机制,强化示范辐射效应。示范区“五城九区”要在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携手联动,整体规划、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坚持边建设、边示范,通过典型示范、项目合作、园区联动、城市协作,源源不断地承接和扩展示范区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张坚勇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建议:一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力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力量。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严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园艺、健康畜牧、特色水产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年产值10亿元、百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更多地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三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载体建设。抓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四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做大做强江苏种业,形成一批“苏”字号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五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 “美丽乡村”。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六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努力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县域全覆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经营收入水平。健全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