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4年 / 第十二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4年 / 第十二期
发布日期:2014-12-17 10:20 来源: 本站原创

 

特别报道

 

在提案办理协商中推进民生改善

——省政协2014年重点提案督办关键词点击

刘  影

 

676、36、12、4,这组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背后是省政协遴选督办重点提案的足迹。2014年,省政协共立案676件提案,并遴选36件提案作为重点提案报请省委、省政府领导阅批。同时,又在这36件重点提案中遴选出12件,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4个专题,分别由主席会议集体督办和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年终岁末,点击省政协2014年重点提案督办的关键词,不管是重点提案的遴选、督办选题的确定,还是督办工作的开展,都彰显了省政协提案工作以人为本、共谋发展的特色和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

在南京供电公司换电站,一组组车用电池正在充电架上充电。一辆电动公交车驶入,充电机器人仅用几分钟便自动将车内原有的电池换下并更换上新的电池。11月24日至25日,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带领主席会议成员及部分委员就民革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建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防范雾霾天气发生的建议”和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省会城市南京空气质量的建议”这3件重点提案进行专题督办,其中一个督办现场就选在了这里。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关键之举。省政协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连续四年由主席会议集体督办关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点提案。在11月25日召开的提案督办会上,张连珍说,大气污染防治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更加深刻认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立足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治保障。要认真实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各项政策法规,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加快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预警会商机制、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合处置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在委员们的持续关注下,大气治理工作正朝着科学化、法治化、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前行。我省已开展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复合污染及成因研究,并结合研究成果编制《江苏省“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全省已建成188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县级PM2.5监测全覆盖。省环保厅与省经信委、质监局制订出台《关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燃煤供热小机组及小锅炉关停的意见》,对现有燃煤热电厂进行布局优化调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和各成员单位的相应职责,并规定了预警级别。省、市两级今年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2015年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

农村社会建设

仙女镇坐落于扬州市江都区,因曾有杜、康二女在此成仙而得名。夏末秋初的一天,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带领部分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同志,以“推进农村社会建设”为专题,就民建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涉农社区管理的建议”、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建议”、宋如亚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长效管理,巩固和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建议”等重点提案,赴仙女镇、新区、丁沟镇等地进行现场督办。他们带着关注的目光和诚挚的热情,走进乡村田野,走进居民社区,走进农家小院……

在仙女镇龙川社区一户人家,窗明几净,收拾得井井有条。张连珍坐在沙发上跟女主人拉起了家常,亲切询问她的日常生活情况。“现在住在小区里可舒服了,以前住的是平房,下雨天出门就是一脚泥,现在好了,跟城里一样。”这位李大嫂几年前如愿搬进了安置小区,住上了110平方米的三居室。和她家一样搬进小区的还有3000余户1万多名村民。让李大嫂高兴的不仅仅是搬进漂亮的新居,而且小区所在的社区里菜场、学校、医院一应俱全。李大嫂一家的生活只是村居合一社区居民们的一个缩影。

“农村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分类指导,切不可搞一刀切”。在随后召开的提案督办会上,张连珍的讲话妙语连珠,不时引起热烈的掌声。这位过去曾分管多年“三农”工作的政协主席,对农民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她动情地说,必须坚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农村作决策、办事情、搞改革,一定要尊重农民政治上的民主权利,保障农民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切不可损害、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

围绕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委员们建议,要明确社区运行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快把全省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要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拆迁农民安置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研究出台省级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夯实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基础。要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督办会上,提案者、提案承办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公共体育服务

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热点问题,倍受委员关注。民盟江苏省委在“关于扩大城市绿地健身功能的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应有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绿地和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农工党江苏省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能及身体素质的建议”中提出,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构设置、经费保障、场地建设等工作保障机制。阿英嘎等委员在“关于完善政府向体育社团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的建议”中呼吁,政府选择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体育社团时引入竞争机制,重点培育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对应的体育社团。

7月2日至4日,省政协副主席何权带领部分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为专题,就以上3件提案进行督办,先后深入到徐州、淮安两市城市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场所,详细了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并召开了提案督办会。

委员们了解到,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办法已列入省体育局2014年十大重点工作60项考核指标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计划。省体育局以此为抓手,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出台《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省住建厅将修订完善《江苏省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明确增设“居住区游园中应因地制宜设置体育运动设施和场地,并结合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建设通畅便捷的跑步、快走步道”等,提高居住区绿地的健身运动功能。省教育厅将尽快出台《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之中。

何权在听取提案承办单位情况汇报和委员发言后说,要着力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科技含量。要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城乡服务一体化。要努力形成各方资源共享互补的有效机制,扩大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逐步实现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推动我省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委员们围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建言献策。6月11日至12日,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就民进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整合乡镇敬老院资源的建议”、省工商联提出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和胡勤刚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江苏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3件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民进江苏省委提出,打破按乡镇设置敬老院的方式,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敬老、养老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五保户老人集中供养中心的技术指导与资金扶持。省工商联认为,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建立养老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培育更多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机构养老模式。胡勤刚委员呼吁,规范老龄产业政策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准入、监管、退出机制,继续推进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督办中,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来到常州市及辖区部分福利院、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详细了解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委员们欣喜地看到,提案承办单位充分采纳提案中的建议,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做出了积极努力。省民政厅在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托底功能、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的前提下,拓展社会寄养、日托照料以及提供各类养老服务等多种功能,使之转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省教育厅支持有关高校开展面向养老服务人员的各种职业技能非学历培训和公益活动,加大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指导,并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上予以支持。省财政厅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补助政策,扩大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有效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省国土厅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将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养老服务等建设。省地税局全面落实促进养老服务的各项税收政策,全省有缴税记录的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收入均已享受税收减免。

范燕青在听取提案承办单位情况汇报和委员发言后说,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要牢牢把握原则和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城乡并进、均衡发展。要切实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使各项制度措施更加务实有效。要明确关键和重点,在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建言立论

 

积极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较高。而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虽然在个别环节有所突破,但关键技术、核心制造设备和上下游产品尚未取得整体突破。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税收抵免政策,对具备增长可行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着力启动省内市场需求,制定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推广目录,帮助企业突破新产品进入市场初始阶段的瓶颈约束。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集中资源打造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省内民营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范围。推动相关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用地、生产用电等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专利管理投入,推进专利标准化管理,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注重支持和鼓励企业创造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运营模式。

——省政协常委  沙  勇

 

 

 

 

 

 

 

 

 

 

 

 

 

多措并举推进我省全民健身

 

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对于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计划实施,建议:

    一、规划指导,尽快完成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注意合理确定区域健身中心分布,尽可能按行政层级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平民化、简易化的健身设施点的改造和建设,既要解决好数量的不足问题,也要注重结构的完善,契合居民的需求。

    二、盘活存量,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群众对社会体育场馆,特别是开放学校场馆的呼声很高。盘活现有存量,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三、配套规范,出台住宅小区体育场地、配套设施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及早制定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分类指导办法和指标,使建设有标准、验收有要求、检查指导有专业性。

    四、积极探索,尝试公共体育设施“多元建设、竞争管理和专业运营”。在做强硬件的同时做精软件,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和运营。体育场馆管理的优劣需要有比较,管理的主体需要有竞争。让若干大型体育场馆,发挥整体功能,需要由专业团队运营。

五、探索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申请、门禁和安保制度。对社会开放的公共设施,允许设施辐射区内的群众持有效证件办理健身许可。在封闭式场所入口设立门禁系统,允许符合条件和设施承载能力的群众进入健身。

——省政协委员  陈如山

 

 

 

 

 

 

 

 

 

 

 

 

 

进一步加强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把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考核。以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部门分工。

二、建立稳定增长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将生产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与农民负担区分开来,适合个人兴办的农田水利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办,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和扶持社会办水利,鼓励地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农田水利项目和资金整合的领导,在政策制定、规划执行、监督管理等方面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四、建立健全农田水利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明晰工程产权。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五、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从根本上理顺水利站管理体制。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进一步改善乡镇水利站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建立乡镇水利站和县级水利部门人员流通机制。

——省政协委员  李同春

 

 

 

 

 

 

 

 

 

 

委员博客

 

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种植大户等方式,加快整理后的农田规模流转、连片经营,推动粮食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发展,努力使土地流出高效率、实现高产出。

 ——省政协委员  李世贵

 

 

改变多头培训的格局,建立农民技能培训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将由农业、人社、科技等有关农民就业的培训归口到中心,并将分拨给多部门的培训资金由财政统一划拨给中心调配使用,充分发挥中心的作用和效能。

——省政协委员  王  娟

 

 

进一步放宽培训补贴范围,按照“城乡统一、普惠共享”的原则,将城镇登记农村劳动者、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纳入培训补贴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有机会、有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就业。

——省政协委员  孟铁林

 

 

劳务合作组织具有信息来源广、用工灵活、劳动力资源按需配置等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的用工需求提供合适的劳动力,让居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要鼓励和引导小城镇组建劳务合作公司,提高集体就业能力。

——省政协委员  毛昌宁

 

 

把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体现在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之中,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省政协委员  严  华

 

 

因地制宜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较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好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消防、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提升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准,提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省政协常委  陈  华

 

 

在推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地位也应加以彰显和突出。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等,也正好为智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这样一个新平台、新空间。

——省政协委员  钟玉叶

 

 

紧紧抓住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契机,结合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把激发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作为提高服务效能的着力点,进一步拓宽文化成果的受益面。

——省政协委员  王鸿声

 

 

进一步推广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方式,建立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同时,逐步增加尊老金发放范围和标准,减轻家庭赡养负担,进一步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  徐安碧

 

 

   社区养老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必须提供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省政协委员  郭金东

 

 

完善秸秆禁烧禁抛的法律法规,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的整体规划,让秸秆发电成为重要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从现阶段的“以堵为主”转变为“堵疏结合”,确保秸秆综合利用进入多元化良性轨道。

  ——省政协委员  徐祖坚

图片新闻

 

 

省政协委员视察我省文物保护工作

 

 

省政协委员调研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