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0年 / 第八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0年 / 第八期
发布日期:2011-09-20 17:18 来源: 本站原创

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省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尹毅  余国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多年来,省政协一直将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履职为民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建言献策。根据省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7月份召开的省政协十届三十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专题协商,并就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民革江苏省委“关于改革我省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中心的建议”和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建议”这两件相同专题的重点提案进行集体督办。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在江苏省政协是首次。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与主席会议成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同志一起赴南京市江宁区,开展督办视察活动。副省长何权参加专题协商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委员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加强统筹协调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2009年6月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我国继续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将食品安全监管细化,旨在让“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监管。委员们提出,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协调和分工负责的辩证关系。统一协调,就是要分工不分家;分工负责,就是不要把有责变成无责。在如何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管职能问题上,民革省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现行监管体制基础上,逐步整合各个监管部门,实现在更高行政层次上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统一监督和协调。通过加大统筹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处理好各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将多部门体系逐步转变为综合部门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解决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缺失等问题。

我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众多,监管工作面广量大。为在有限的监管资源下实现科学监管,省质监局通过科学试点、典型示范、加强督察、总结经验、加强保障等手段在全省推行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分级分等监管(三分监管)制度,收到了政府支持、企业欢迎、监管人员拥护之效。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建议,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三分监管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监管效能更高。

强化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民建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周边及流动摊点、商场超市和农村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亟待加强整治。要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和培训教育,提高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防范能力,增强食品流通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覆盖和常态化;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能力;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最基础手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检验检测的科学化水平和效率,引起了大家的共同关注。

农工党省委从加强农药残留监测角度,对保证农产品食用安全积极建言。他们提出,要在完善农药管理体制、加强农药废弃物管理、规范农药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建立严格规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督抽查制度。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实验室;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从事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的社会中介机构;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年度计划,筛选并委托具备较强能力的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抽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处罚违规行为;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提供必要的监督检查经费,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药残留检测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详细分析了我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后,建议: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计划、经费和信息的整合,尽可能建立“精简、效能、统一”的检验检测体系。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社会检测机构合作参与,以形成优势互补、竞争发展的良性局面。三要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配套完善人员、技术、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四要创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机制,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和效率。

    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认为,实现检验检测科学化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当务之急。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其次,要打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尽快解决监管技术能力不足、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第三,要建立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政府要加大投入,动态监测和分析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安全性指标,为科学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对农产品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农产品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其生产、流转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种殖、养殖、加工、生产、销售、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对其监管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加强我省农产品安全监管,民盟省委建议,一要实行食品安全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建立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在省、市、县全面监督食品的生产与流通。二要建立责任制,健全食品检测检查机制。三要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相结合,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四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和农户生产档案、监管对象诚信档案。五要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警。此外,还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对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

由于监管力度加大,在城市已基本无生存空间的无生产许可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有的流向农村。九三学社省委和致公党省委都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认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已极为迫切。九三学社省委从全力推进安全保障体系与能力建设方面建言,建议要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良好卫生规范意识,加强自我检验检测;全面实施QS认证,并不断提高认证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为监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致公党省委则以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为重点,建议要在全省范围建立以食品质量问题严重程度为依据的城乡统筹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小作坊生产的监管,积极推动其升级改造;提高农业清洁生产水平,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

高度重视城市楼房二次供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要想食品安全,必须首先做到饮用水安全。民进省委建议,要解决城市楼房二次供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将“最后一公里”全部纳入自来水公司管理范围,以确保龙头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大所有的二次供水设施向供水单位移交,并由供水单位负责运行的维修、养护、管理工作力度。对全省新建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情况和老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移交的计划制定、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这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支持力度,让所有居民都能早日喝上放心水。三是要将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的养护、管理打入水价成本,维修费用应从维修基金中支出。四是对目前还未移交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加强环保技术基础性研究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提案人】

省政协委员戚明珠

【案  由】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战略,环保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环保监管日趋严格,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总量节能减排连续四年完成既定目标。同时,随着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推进,不仅加速产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而且有利于环保集中监管,减少偷排直排现象,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日益增加。但在环保实践中,污染治理的技术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建  议】

要可持续地推进我省环保事业,必须加强环保技术基础性研究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政府要引导加强环保技术基础性研究工作。我国环保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完全依赖于企业解决环保技术,并实施环保投入,不仅研究成本极高,而且有时企业会力不从心。因此,政府要发挥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对环境科学和环保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工业发展阶段,选择最适合我国企业运行的环保技术。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减少企业自我摸索环保技术的时间。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二是加快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其中要加快现行大气法的修订,完善大气环境的判断标准。

三是政府要加强工业园区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必要对我省工业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集中供热中心及配套管网,固废暂存、收集和处置中心、重化工园区与城区之间的绿化屏障带、安全防护距离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园区,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简化环评工作。对于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园区,特别是一些重化工业园区,应加强督促整改。

四是环保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加强服务指导。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成因除主观恶意为之以外,还有迫于技术所限。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应当有机统一。环保部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应从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出发,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做到指导在先,查处在后;教育在先,处罚在后,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防治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污染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指导和支持,在监管部门和被监管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着力扩大我省消费需求

【提案人】

杨德才

【案  由】

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居民消费是实现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需市场能否不断扩大,也关系到能否使我省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始终保持充沛动力。

【建  议】

1、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相关制度设计,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为扩大内需创造必要前提。

2、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把刺激农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新动力。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均衡,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创造基本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风俗与消费习惯,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

3,改善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加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力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扩大消费创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引导居民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们的消费信心。重点在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完善有利于消费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和现代商贸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网络电子、动漫、科技等供给型消费热点。

 

 

积极推广绿色减碳建筑

【提案人】

张桂平

【案  由】

房地产行业处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链的中游,在房地产领域推广绿色低碳战略,将拉动上游的绿色生产、下游的绿色消费。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建  议】

1、政策支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撑,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低碳建筑发展战略,明确战略思想、清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对房地产领域的低碳事业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

2、加强管理。有关机构要对建筑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对新建和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给出合理用能配额,定期检查其能耗情况,结合气候变化、入住率、设备状况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能耗分项计量数据,从而判断该建筑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高效。

3、产业支持。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支持,还要在土地、税收、产业方面进行改革和予以政策倾斜,鼓励绿色减碳建筑顺利开展。

4、行业自律。采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各个行业与组织的积极性,号召全行业企业都加入到中国房地产绿色低碳行动中来。

5、金融创新。围绕绿色低碳战略不断实施金融创新,联合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开发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

 

促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宏观指导,理顺管理体制,完善产业链分工协作。成立省物联网产业化领导小组,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加强对国内外行业信息搜集和研究,编制我省产业发展动态规划,设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整合和统一相关扶持政策,审核重大产业化投资项目,在所涉及的政府部门间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和权责界定、利益协调机制。设立“江苏物联网”网站,实行信息公开,扩大社会影响;协调整合政府、产业园区、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理顺物联网产业链条和利益链条;积极争取与国家有关部门和长三角周边地区组建某种形式的战略合作联盟。

  2、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努力保持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先优势。抓紧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加快成果产业化,降低物联网应用成本。争取在建立国家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中发挥中心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制定部分条件成熟的标准。

  3、应用先行,示范推广,加快我省物联网应用。在扶持和抓好无锡国家级园区创建工作的同时,建立省级产业孵化基地,为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相关带动产业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市场等一站式服务,设立产业培育基金,重点扶持一批有研发、设计、施工、运营管护能力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建设“智能城市”试点示范,面向重点行业企业,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化突破和规模化增长。以无锡为龙头,在全国乃至世界打造我省物联网大省、强省的形象,争取每年在无锡举办1-2次业界高层次论坛和会议,扩大在国内外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4、完善立法,保障信息安全。研究制定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为重点的系列化技术标准,逐步实现信息安全产品生产、系统建设和检测评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健全相配套的制约、奖惩和监督检查制度的立法,提高信息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5、强化政策扶持,保障资金、人才要素供给。设立专项资金和专属融资渠道,同时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多种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积极培育物联网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合作,以订单培养、联合办学、设立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造就复合型、实用型物联网人才。

——民革江苏省委

 

淮安市政协积极建言农村金融改革

  日前,淮安市委主要领导对市政协《关于深化淮安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建议案》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今年3月以来,淮安市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市农村金融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调研报告,经常委会议认真协商讨论后提出此建议案。建议案提出,应积极探索抵押质押贷款新方式,为集镇居民办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开展房产抵押贷款试点;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各类权益清晰、风险可控的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贷款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充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加快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加试点数量,引导现有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改制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促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开发小额贷款险种,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到乡镇开办涉农保险,通过扩大涉农保险范围降低涉农信贷风险。(马继峰)

 

溧水县政协网站“社情民意直通车”

架起党群“连心桥”

 2008年,溧水县政协在自办网站上开设了“社情民意直通车”这一开放式互动论坛,方便网民表达民意。广大网民只要对溧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意见、呼声、建议,都可以直接在论坛上自由表达。该论坛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和支持,目前累计点击量超过34万人次,网民发表各类帖子1万多条,内容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县政协高度重视网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安排专人维护网站,及时摘录整理网民的意见建议,精心组织编印《社情民意》网络民意专刊,并根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阅处。几年来,县政协办公室共编印《社情民意》网络民意专刊20多期,反映网民意见建议80多条,帮民呼吁、为民解忧,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社情民意直通车”的开通,在党政部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章丽坤 刘莉莉)

 

徐州市泉山区政协机关自身建设常抓不懈

徐州市泉山区政协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做到了“四讲”。讲学习,政协机关建立督学和考学制度,人人建立读书笔记,机关干部每年读6本好书,撰写6篇读书笔记和2篇调研文章。讲正气,政协机关围绕服务民生、助推发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讲纪律,机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上下班、请假、值班、信息上报、岗位责任等工作制度。讲实干,政协主席、副主席带头包挂基层街道办事处,走访困难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并在群众最关注的拆迁、就医、住房等方面积极建言,取得明显成效。政协机关率先践行低碳办公,并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低碳生活的倡议,有针对性组织政协委员活动日、调研交流会、委员培训月、提案表彰会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政协委员的工作热情。(杨绍刚)

 

连云港市新浦区政协将委员述职列入目标考核

 

为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近日,连云港市新浦区政协开展了政协常委述职活动,包括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在内的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向区政协汇报履行职责情况。参加述职活动的常委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各自今年以来履行委员职责的情况以及发挥本职岗位作用的情况,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述职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述职情况列入委员年内目标考核范围,记入委员履职档案,作为政协委员参加争先创优活动评选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委员述职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委员履行职责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了政协组织的社会影响。(谭学立 徐进冬 林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