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4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王克胜
内容:

        20061116日,江苏省发改委、省贸促会在南京国际展鉴中心联合举办了江苏国际新能源展,展出内容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展示了我省在新能源发展利用方面的进展和成果。通过展会,我们认为江苏在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开发利用方面已具备比较优势的发展潜能,应立足高起点,建设国家太阳能产业,把江苏在太阳能领域的比较优势同发展新能源、再生能源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一、我省太阳能产业现状

    (一)太阳能光热产业链

    我省是国内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以扬州为例,现有生产企业40多家,产销规模近8亿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全市太阳能热器使用量达80万平方米,年使用太阳能折标煤约17万吨。邗江区太阳能热水器起步较早,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区共有太阳能企业近30家,年产热水器26万台,产值6亿元。华扬是全国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的龙头骨干企业,产销量一直保持全国前三位,年产太阳能集热管600万支、太阳能热水器30万台。2005年实现销售3.5亿元、利税5000万元。其开发生产的多元化太阳能家庭中央热水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自主研发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完美结合的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已在全国各地许多机会、医院、学校、宾馆等单位使用;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建立了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太阳能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技术,能够实现采暖、空调及热水供应等多种功能。使其利用从单一热水向热水、热泵产业多元化发展,从单一品种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具备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和集配套能力。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基础及延伸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逐步由制作太阳能路相、交通信号灯等太阳能光电应用产业向硅单晶拉制等太阳能上游产业延伸。已初步建成江苏顺大半导体公司为主体的太阳能光伏材料生产基地。该公司已投资1.5亿元,研发生产210mm8英寸)直拉硅单晶棒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规模化生产大尺寸太阳能级硅单晶的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硅单晶炉热系统装置和太阳能级硅单晶生产工艺方法已分别申报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公司现有拉晶炉46台套,2005年共生产单晶硅棒350吨,实现销售3.5亿元,利税1.1亿元。与德国doorline公司共同投资万美元,新上668英寸拉晶炉,使企业的总产能扩张到1200吨。其总投资25亿元、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预计2007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2008年上半年建成。同时规划建设40台大型线切割,单晶炉总量达400台。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最终形成年产3000吨多晶硅、3000-4000吨单晶硅棒、1.2-2亿片单晶硅片生产能力,可为下游提供400MV的紧缺材料,预期销售150亿元、利税15亿元上,进而奠定在全国光伏待业的龙头地位。

    在扬州还拥有派师科、天保等一批太阳能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蓄电池、逆变电源和照明电器基础雄厚。随着顺大公司上游多晶硅原料瓶颈的突破和单晶硅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会有一大批大阳能光伏企业在园区集聚;该市开发区依托华夏光电、川奇光电等企业正在启支LED产业园建设;仪征开发区和高邮郭集、天山等工业集中区,利用业已形成的直管荧光灯、格栅灯、筒灯和支架灯等室内照明电器,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影观灯等户外照明电器照明特色产业园。通过逐步引导、整合,多晶硅材料---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电器等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与扬州一样,我省的太阳能光热和光电产业,可谓见势早,基础好。尤其是顺大的8英寸单晶占据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拟上的多晶硅项目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制高点。但太阳能产业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重点突破。一是在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和自主研发能力方面还有欠缺;二是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企业自发展的理念与政府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存在偏差,企业之间分工协作、行业自律以及相互联系还强,产业集聚的园区尚未形成。

    二、加强我省太阳能利用的建议

    (一)面向太阳能经济时代,坚定建设国家级基地的目标

    太阳能产业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除了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外,其产业的关联度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市场应用广泛,有利于促进整体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既是能源市场的需要,也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

    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符合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可以将单晶硅及其它半导体材料、切片、封装,太阳能热水器,蓄电池,逆变电源,灯具,LED等企业和行业通过产业链有机地整合,形成太阳能光电、光热、半导体等极具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的大产业。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是我省经济实施实现新跨越战略的重大突破口之一。高起点建设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基地可以把我省在太阳能领域现有的比较优势与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有机结合,创造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因此,应坚定建设国家太阳能产业基地的目标,抢抓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上游原料制高点的优势,形成优势支柱产业。

    (二)强化规划工作,推进产业链协调发展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标志着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国家近期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各地加快了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谁能在这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谁就有可能赢得主动。因此,应加紧制订“太阳能产业基础”规划,立足现有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动力,加大太阳能产业的推进力度,加快光伏、光热和半导体照明一体化研究与开发。

    1、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重点整合资源、集聚优势、扩大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光热利用效率,促但它本地企业协作配套,走专业合作、联合发展之路。鼓励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泵,实现采暖、空调和生活用热水等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2、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突破多晶硅原料,帮助企业把握技术趋势,减少潜在风险,降低电力成本、保障供电安分,协调解决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向下延伸拉长产业链,发展光电模组,加快光伏、LED和灯具产业的融合。

    3、半导体照明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及封装、LED、半导体照明灯具,促进半导体照明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融合,形成“照明应用--后道封装--芯片制造--外延材料”的半导体照明的产业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扬长避短引进关键链节

    分析太阳能产业的特点,针对太阳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对外开展定向招商,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多形式吸引外部投资者、合作者和高技术人才进入基地,投资兴业、科研攻关和进行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国际间的科研、开发和经贸合作,使基地从一开始建设便与国际接轨,高水平起步、高速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