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3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于丽华等 2
内容:

    蔷薇河是我市市区唯一的饮用水源,沿岸建有海州水厂、茅口水厂两个集中供水水厂和东海县、海州区30多个乡镇自来水厂。海州水厂、茅口水厂总供水能力为每天30万吨。新海发电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田湾核电站等多家大中型企业也在蔷薇河上建有自备水厂。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区人口增加,市区取水量不断增长。

  连云港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调引江淮水,经洪泽湖、淮沭河、沭新河等进入蔷薇河,平均调水量为30万立方米/日。由于特殊的地位区位,我市既是洪水走廊,也是污水走廊。山东省临沂市和我省徐州市的污水经沭河在新沂市王庄闸进入新沂河北偏泓,新沂河北偏泓与蔷薇河上游的淮沭河形成交叉。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每年都发生严重污染事故,经常造成我市饮用水无法饮用,引起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6年,为了解决我市水源污染问题,省政府决定在新沂河沭阳境内建设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其中一期一步工程重点解决山东和新沂市来水污染问题,即将上游污水通过下层地涵下泄,清水则通过上层立体通道输送到我市。近年来,上游地区都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第一方略,招引了很多工业项目,致使下泄污水量与日俱增,现有的蔷薇河送清水一期一步工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上游排泄污水的需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时的排污量设计流量偏小。1996年上游排水流量为30立方米/秒,因此,送清水立交工程工程设计流量为50立方米/秒。目前,上游沁水量已经超过了50立方米/秒,特别是在汛期,上游排放污水量非常大,远远超过排污地涵的容量,送清水工程经常发生漫滩现象,清水污水混流,致使送清水工程形同虚设。二是当时设计的送清水工程中还有一期二步工程,即将沭阳境内的虞姬沟水引入排污通道至今一直没有实施,从而留下了污染隐患。2006年2月蔷薇河发生的污染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王庄闸渗入虞姬沟的污水转道进入淮沭河造成的。如南水北调东线计划实施,整个徐州市区的污水还将改道新沂河北偏泓,这将使新沂河下泄的污水量大大增加,排污地涵50立方米/秒的设计流量将远远不能满足排污要求,势必在交汇处出现漫滩,上游污水将直灌蔷薇河,其后果也是灾难性污染。另外新沂河污水的大量下排,对下游沿线的我市灌云、灌南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入海口近海海域水质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根据蔷薇河2005年现状监测数据进行核算,蔷薇河在汛期以外时间(汛期

水质超标)可新增的CODcr纳污量全年只有191.1吨,相当于8726人一年的生活排污量。蔷薇河环境容量已近极限。从近几年发展趋势看,形势越发严峻,水质超标频次、持续时间和严重性逐年增加,2004年发生水质污染事故1次,2005年2次,2006年上半年就发生2次。水质容量分析表明,蔷薇河作为饮用水源已经没有纳污余地,而且没有自动调控能力,其水质直接受控于上游来水水质。蔷薇河现状如得不到改善,将一直处于间歇性、阶段性污染状态,一旦酿成污染事故,连云港市区多数居民将无水可用,后果十分严重。

  方案: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请省政府尽快完善蔷薇河送清水工程,确保上游来水安全。一是抓紧实施蔷薇河送清水一期二步工程,即将虞姬沟、岔流新开河等水体接入排污地涵;二是扩建蔷薇河送清水工程中的排污地涵,增加排污容量,以更好地满足排污要求,解决外来污水对蔷薇河的污染隐患;三是加强新沂河下游河道整治,减轻或避免新沂河下排污水对下游沿线造成的污染影响。

  二、请省主管部门在上下游交界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对上游来水水质的监控。

  三、请省主管部门督促上游地区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地表水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以保护好新沂河和近海海域水环境。

  四、请省政府责成有关方面建立上下游地区水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加强环保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五、请省政府加快通榆运河建设,帮助我市开辟第二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