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对于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持续改善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风险,尤其是运营保障方面,历史和现实因素交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其运营质效下滑态势加剧,尤其是2023年,全省公立医院亏损面不断扩大(统计全省三级公立医院数据,2022年为50.5%,2023年三季度末已达62.5%),一些医院靠举债“度日”,银行授信受到影响,队伍稳定和医疗安全面临挑战,需要引起各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指示精神,积极寻求应对之策,遏制医疗领域“灰犀牛”事件发生,特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公立医院运营保障风险机制、筑牢医疗安全底线的提案。
问题分析:
以全省公立医院运营现状为例,从运营成效看,各地公立医院持续亏损且有加剧态势。2018-2022年,全省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分别为-0.26%、-0.13%、-3.91%、-2.72%、-2.95%,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警惕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160家三级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的占比仅为37.5%,比2022年50.5%又下降了13个百分点,亏损面加大。这几年,我省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50%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2022年底,全省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达1400多亿元。数据表明,全省公立医院运营成效走低、债务负担较重。从收支结构看,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都不尽合理。2018-2022年,全省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每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同时,地区不平衡较大,2021、2022年最高占比达19%以上,最低只有3-4%;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平均为10.87%。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连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全国平均为29.7%,我省为25.7%)。这从侧面反映出,我省医疗服务价格不够合理,尤其是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不太理想。从运管水平看,万元收入能耗和人均医药费用都相对偏高。2020、2021年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的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都在100元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在90元左右。近年来,我省公立医院不论是每门急诊人均费用,还是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由此显示,我省公立医院粗放管理模式还有待转变,通过提高门诊、住院均次费用拉高医疗服务收入的倾向还很明显,公益性维护不够。
具体建议:
江苏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目前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药价格改革、国家医学中心等建设方面,承担着较多国家试点任务,面对公立医院运营质效整体下滑、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态势,务必高度重视、预先防范,实行党委、政府提级管理,建立研判-预警-触发的决策处置机制,推动公立医院走在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上。
一是建立公立医院运营风险防范化解新机制。公立医院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的基石和保障。党委、政府要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全局,增强底线思维,做好统筹布局谋划、推进落实和考核评价,及时研判和化解公立医院运营风险,建立风险研判、预警触发、提级管理、研究决策、跟踪督导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动,协同化保障,排除运营风险或降低到正常化范围。开展调查研究,细化明确风险事项界定、报告责任主体、部门责任分工。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平台上,针对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债务、医保超总额使用等重点指标,建立绿色、橙色和红色评价系统,实行预警、处置和销号管理。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的政府投入、政策性亏损补助、专项补助等落实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和清单管理,确保各项财政补偿落实到位。
二是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政府主导下,由医保、卫健、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委托第三方,对2018年以前医院“应收医保款”进行专项审计、合理认定,分类施策,妥善处理医保挂账遗留问题。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甄别,逐一摸清底数,对公立医院经发改委批准的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由政府研究化解方案,锁定存量、分类处理、逐步化解。探索专项债券置换、财政贴息补助等多种途径,构建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新机制。清理老账的同时,坚决遏制新账产生,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落实省薪酬制度改革精神,对于违规新增举借长期债务的公立医院,在该新增债务偿还前,严格控制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水平增长。
三是营造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把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履行出资人责任纳入高质量考核,明确补助方式、补助标准,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组织实质运行,构建业财融合内控机制,把总会计师履职绩效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范畴。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医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推进以设区市为主管理医疗价格工作。优化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多元医保支付方式,用好用足预算总额“结余留用政策”。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加大分级诊疗和运营指标权重,着力引导公立医院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