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关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均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网络保护,很多创新举措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网络产业健康发展。《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已纳入省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网络游戏、电子产品和直播平台监管,将相关要求纳入条例修订。
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直播平台,不仅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具体建议:
1.完善青少年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使用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青少年使用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的法律,明确游戏时间限制、内容分级制度和家长监护责任。强化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确保未成年人在法定时间以外无法登录游戏。设立青少年网络保护局或相应机构,专门负责网络游戏、电子产品和直播平台的监管工作。
2.加强对网络游戏开发商和电竞商家的约束。要求网络游戏开发商在游戏设计上遵循适龄原则,不得设计诱导沉迷的游戏机制。对电竞商家进行规范管理,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电竞比赛的时间和频率。对违规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和电竞商家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停业务、吊销营业执照等。
3.规范直播平台的内容和管理。加强直播平台的内容审查力度,禁止传播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对直播平台实施实名制管理,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限制其观看和参与直播的时间和内容。对于违规的直播平台,依法采取关闭直播间、限制流量、罚款等措施。
4.普及青少年网络安全和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网络安全和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和教师应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和电子产品使用观念。利用媒体和公共宣传渠道,普及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家长一般不将自己的手机给未成年子女使用,建议家长向未成年子女提供专属手机,以子女实名注册,注明未成年人身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布置打卡接龙等非必要使用手机的作业,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多媒体教学使用要适当,不要让学生长期暴露在电脑屏幕前。学生电子手表的使用要加大控制力度,谨防其成为监管之外的盲区。
5.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支持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和电子产品使用习惯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的课题研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我们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潜在危害,并通过立法、监管、教育和研究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