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007 关于释放“链”式效应助推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4-01-23 提案者:孙强

调研情况: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聚焦“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加快推进内通外联、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建设,为助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据调查统计,202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30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近12万亿元

问题分析:

物流产业发展虽然成就巨大,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和短板:

一是枢纽网络尚未健全。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尚未形成,不同运输方式、干线支线网络衔接不畅,枢纽节点体系组织不优。

二是运载装备效能低下。技术装备现代化、绿色化、标准化水平不高,承担货运量最大的道路货运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半挂车及专用车辆占比较低,智能化装备应用不广。

三是发展模式亟待优化。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第三方交通物流企业普遍缺乏“一站式服务”能力,专业化水平不够,链条式发展滞后,无形增加了物流产业链运营管理成本。四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发展步伐不快,导致物流产业链各节点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制约了服务水平提升和行业降本增效。

具体建议:

7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对“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提出殷切希望。现代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物流从业者,我认为,要将习总书记“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实,就必须始终把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链作为积蓄发展新动能的第一要务,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上攻坚突破,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效支撑。

一要扩枢纽网络延链。聚焦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引导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建、共用、共享货运枢纽,在与市区、产业集聚区保持合理经济距离的中间地带,以及邻近港站枢纽的“环城近站”位置,集约布设、连片开发枢纽经济区。加强高铁站货运能力建设,推进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布局建设,支持港口和铁路站场融入现代物流功能要素,形成以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格局。推进港站枢纽与集疏运系统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协同管理,支持城市群充分利用城际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以及水网地区河海联运通道,打造开放直连的城际快速货运通道,力争“公转铁”实现无缝对接,大宗货物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引导临近市区、农产品主产区、乡镇特色产业的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发展“服务区+”城市分拨基地、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模式,提高干支互通互送效率。加强与大容量、现代化的物流平台(企业)合作,实现承接、撬动、引领区域物流集聚发展。

二要优消费供给补链。现代物流发展涉及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贯穿生产与流通各环节,链接消费供给全流程。为做到强链补链、环环相扣,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完善商贸、快递、冷链物流网络,健全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设施网络,加强重点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依托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加强生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质量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医药物流全流程的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质量保障水平。

三要抓科技赋能强链。围绕“技术装备先进适用、物流供需精准匹配、组织模式科学集约”的目标,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智慧物流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强化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仓库等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合同物流”“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库存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产业链进行改造,使物流企业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实现对物流产业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开放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智能终端,简化物流信息传递过程,强化物流资源深度挖掘,打破行业间、企业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通过分析消费者订单类别、地域分布、口碑等大数据,科学合理制定分仓备货方案,使物流产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产品内容更加多样化、物流服务更加智能化,切实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四要促转型升级固链。加大城市内新能源配送车辆普及力度,推动港站枢纽内部、集疏运通道、城际甩挂运输等场景运用电能、氢能中重型货车,推进船舶动力脱硫脱碳,支持港站枢纽和公路服务区综合利用风光水资源,发展分布式发电与灵活充放相结合的绿色供电系统、制储运加一体化的氢能供应系统,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支持企业加大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应用,运用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的新技术设备,形成供需资源高效匹配的新模式、碳排放精准监测的新手段,发展壮大网络货运、碳排放筹划和交易等新业态。以培育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为重点,推进规模化转型升级,鼓励网络货运、航运服务等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快递进厂,创新制造业供应链集成服务。加强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完善全链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以全过程、多温区、高适配为方向,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全渠道、全天候、场景化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物流产业多业联动、跨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