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富强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体系。但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亟需群防群治、综合施治。
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诸多因素,根据对我省未成年犯进行的调查和访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失学辍学。未成年犯中辍学的占比53.17%,辍学未成年人中接受过社区人员或学校老师跟踪走访、帮教规劝的仅占比21.52%。近八成未成年人辍学后便早早进入社会,缺乏学校正面教育和管理约束,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
二、缺少家庭关爱。38.13%的未成年犯生活在单亲、离异等结构不完整家庭,遭受过父母打骂、关系紧张的 76.9%,有离家出走经历的58.46%。未成年人缺少家庭关爱易自暴自弃,或从其他群体寻求慰藉,更容易受到不良群体负面影响。
三、不当交友交往。未成年人从众心理较重,55.48%未成年犯交往的朋友有前科,24.43%为了朋友义气犯罪,24.2%有过霸凌经历。未成年人对罪与非罪、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对行为违法性的判断缺乏辨析。
四、青春期自控能力弱。超过50%的未成年犯是性犯罪,76.23%的性犯罪对象为同学、邻居、朋友等熟人。未成年人性知识获取渠道“来路不正”,浏览过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站的占74.2%。
五、社会保护还有薄弱环节。68.04%未成年犯纹身,且92.59%在纹身店纹身,仅有15.4%受过纹身店规劝不可以纹身,但也仅规劝并未拒绝纹身。36.36%未成年犯性犯罪发生在宾馆,但入住宾馆被核验身份证的不到一成。96.2%未成年犯服刑前出入过网吧、酒吧、电竞酒店等场所,但被查验身份证的不足两成。38.48%未成年犯服刑前参加过赌博。
具体建议:
一、发挥预防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作用。通过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挂牌督办、媒体监督等方式,加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措施落实力度,大力整治非法场所,加强网络保护监管,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二、落实关爱保护措施。运用大数据排摸辍学未成年人,有针对性落实地方政府、家庭及学校责任,强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基层乡镇(街道)、社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动态摸排问题家庭、问题青少年基础数据,加强日常走访帮教。对跨区域流动的未成年人,及时纳入社区管理。
三、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对父母双失、单亲等不全家庭未成年人进行“补位”式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家庭及其监护人,推行亲职教育,修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增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亲友托管、无责任监护、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家庭教育“补课”。
四、深化法治教育。选派优秀民警、检察官、法官担任法制辅导员等,更多地运用案例教育,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认清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五、健全完善动态分析研判机制。畅通学生遭遇霸凌、被侵害后举报求助渠道,及时掌握校园霸凌、拉帮结伙、不良交友等问题学生情况,并跟进教育帮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