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13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培制度。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培工作。规培制度的初衷是通过规培强化个人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
不可质疑的是规培制度可以提高新进入医学领域的年轻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使其在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的实践培训,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疾病、多发病,最终使我们的住院医师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各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其益处显而易见。但是它的问题一样十分突出:1、对于专硕规培生来说,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要承担大负荷临床任务,待遇相较与其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基本一致的社会规培生来说差距大,在临床工作时因为学生身份部分会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质疑,无法获得职业认同,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易使学员对参加培训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影响人才培养及储备;2、对医院来说,医院人员招录后无法缓解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专硕规培生的存在是维系医院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前面一点的基础上恶性循环,加剧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3、对于未来医疗行业发展而言,医学生培养周期长,经济压力大,相较于社会同龄人来说收益晚、起点低,而现部分临床带教看待规培学员为廉价劳动力分担其临床工作使其致力于科研,带教资格和水平参差不齐,规培学员无归属感,势必影响两个方面,医疗专业的报考及医疗行业的择业,不利于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
专硕规培生待遇现状:
2020年,一项对规培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7.5%的规培医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人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员中,95.5%为社会招收规培生。一般来说,规培医生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国家补助、工作性补贴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工作性补贴由医院发放。国家补助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目前为每人每年3万元,江苏省每年由省财政提供2万,南京市1万。医院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规培生是得不到国家、省和市拨款的。对于社会招收规培生,国家、省市补助基本能完整发放,工作性补贴、基本工资多少则由科室决定,收入一般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在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与社会招收规培生工作完全一致甚至更多,因没有政府财政拨款,医院相关生活补助每月不到1000元甚至没有。
参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社会化学员培训期间免收培训费,工资、培训补助、福利待遇比照本院同类人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关于招收2022年度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学员的公告》:执行“医院招聘住院医师学员、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和单位委派培训学员3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即在规定的培训期间,按同一标准对此3类人员发放绩效工资(含保险等)、住宿补贴、伙食补贴、和工会福利。而南京等三甲医院专硕规培生每月800元补贴已属于南京较高水平医院层面补助,基本无体检等福利待遇。
问题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规培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专硕研究生在轮转阶段承担医院重要临床工作,是医院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与社会规培生的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基本一致,提升专硕规培医师的人文待遇和经济待遇,实现同工同酬,是保障医疗行业持续性发展的必须举措。
此次疫情爆发,临床最为繁忙的时候,大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遵照教育部原返尽返的规定选择回家,虽然也有不少同学留下来参加抗疫,但还是反映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没有把自己认同为是一个医生的身份,更多强化了自己学生的身份。一定程度也与他们没有享受社会化规培医生的同等待遇有关。
具体建议:
1.经济待遇:《劳动法》三次立修法,都强调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专硕规培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人才的储备力量,其待遇需要切实提高,参照不同地方的平均工资、物价水平、租房价格等多方面来制定,不能一刀切,保障定期体检等福利待遇,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央财政每年的拨款并不足以支撑规培医生的待遇发放,其缺口还需要靠地方财政和医院收益补齐,在各职能部门努力下逐步提高专硕规培生福利待遇。建议国家、省、市各级财政部门以社会化规培生同等经费拨款到医院,从而确保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待遇相同。
2.人文待遇:在保障同等经济待遇的前提下,提高专硕规培生的人文待遇,加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对专硕研究生加强带教,确保其临床高质量工作、高质量学习,同时由高年资医师与住院患者及家属常规沟通,消除其对专硕规培生的质疑;同时加强对其人文关怀,保证每个轮转科室有专人切实关心专硕研究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