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村文明、农业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三农”领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具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得天独厚优势。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省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大力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硬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软实力”,我省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电商日益成为推动全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
全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1. 政策支持力度大。省政府每年制定政策性文件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较好发挥了政策支撑作用,有力推动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增长幅度连续多年超过25%,2021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306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我省先后被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农业电商试点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试点省等。
2. 产业发展步伐快。我省农村电商产业从小到大、迭代进化,产业规模、质态和竞争力快速提升,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如沭阳苗木、丰县苹果、阳澄湖大闸蟹、无锡水蜜桃、高邮咸鸭蛋、南京盐水鸭等,网上营销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催生了一批农业电商集聚区,“沭阳模式”、“沙集模式”等先进典型闻名全国。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加速布局我省,开设了一大批地方农特产馆和旗舰店,建设地方特产馆200余个,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示范带动作用强。省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推动各地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全省共创建3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5个省级示范县、125个示范镇、410个示范村和103个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形成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示范体系,有力促进了我省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和提档升级,加快了全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提升。
问题分析:
1. 统筹规划和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电商是助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全省层面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指导规划还需健全完善,对我省农村电商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引导作用未充分显现,省各相关部门之间政策协同、叠加效应还不够显著。
2. 电商平台、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聚度有待增强。基于众多电商平台进行对接的我省本土农产品电商交易二级平台,影响力不够大。普通商户入驻电商平台的运营维护和流量推广等各类费用较高。特色电商镇和电商村以及头部电商企业和网红农产品数量不够多。部分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难以满足电商市场多批量采购要求。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力度有待提高。
3. 基础设施和有关配套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省部分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和站、点功能作用尚未充分展现。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缺少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农村地区难以招录、留住电商人才,农村电商应用技能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有待调整优化。
具体建议:
1. 发挥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和配套政策的支持作用。完善全省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统筹做好规划布局、政策撬动、市场培育等工作,明确产业布局、重点产品、刚性目标和实施路径。健全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制定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大力组织争创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 培育更多适合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产品。发挥全省农村电商销售统计数据的指导作用,引导精准提高电商市场中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生产具备营养保健功能的精深加工食品。培育一批突出产品品质、产地风俗、人文意涵,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3. 扶持优化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交易平台。借力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网络构架基础,集中资源力量合作培植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指导我省农产品行业协会、电商协会等牵头开展集体性商务谈判,有效降低入驻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收费门槛、运营维护和流量推广成本等,组织全省农村电商企业、农产品网店组团式入驻知名电商平台,帮助减少运营成本。
4. 做大做强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营主体。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村电商产业园区、集聚区和龙头企业。省相关部门组织在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建立“政府线上商业综合体”,引导实体商户入驻线上商场,销售我省名优特农产品。进一步深化与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培育更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村电商“网红产品”。
5. 完善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功能。逐步推进区(县)、镇、村三级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快递员共享、快递网点共享,开展物流终端集约化服务。加速开展乡村5G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大全省财政资金扶持建设农村冷链物流、冷库和农产品分拣、包装设施的力度。大力孵化、培育和引进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村电商培训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