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542 关于抢抓短视频电商风口 加强“新农人”队伍培育的提案
日期:2023-01-14 提案者:王新宇等2人

调研情况:

2022年受到疫情持续影响下,农村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面临压力,我们采用访谈、实地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省内多市农业生产销售现状、问题,短视频电商平台助力优质农产品的推广销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问题分析: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传统农产品供产销模式受到剧烈冲击,亟需一批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新形势下,我省亟需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农业人才。但目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移动互联网思维有待增强。根据抖音平台数据统计,三农类短视频达人TOP20榜单中仅有一名江苏达人,与我省农业产值第二的地位不相符合。我省新农人普遍在短视频平台内容创作、社交电商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二是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尚未打通。优秀的三农创作者拥有农产品销售渠道、议价空间及变现路径。我省缺乏头部三农达人和优质运营团队,中小三农短视频达人面对爆发性流量时,往往无法有效承接,导致供货不足、售后薄弱等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体验的问题。

三是“新农人”成长速度需要加快。我省95后“新新农人”基数少、增速慢,总体规模上,仅沭阳县成为“新农人”数量最多的TOP 5县城中的一员,存量与增量均远落后于其他农业大省。

具体建议:

一是创新“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与新媒体专家力量,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引导文化程度高、网感强的新农人自主参加学习。鼓励创业成功新农人在全省范围内巡回传授成功经验,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更多农民,并通过宣扬典型案例的形式吸引更多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健全多元化创新型农业人才激励机制。目前我省已面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设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建议结合农村产业及分工多元化的实际,细化新农人职称申报评审,建立一套重实绩、重贡献的创新型农业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并完善江苏省新农人人才库。对于符合条件入选人才库的新农人发放津贴,予以产业技能扶持。

二是完善新农人创新创业帮扶体系。坚持新农人创业培训、创业激励与创业帮扶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创新创业帮扶网络,以创业指导中心、农业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协会等组织为创新创业载体,为新农人提供项目申报、技术指导、资金流转等政策与技术支持。财政部门进一步强化融资、贷款、减息等金融服务扶持,为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来调动其创业积极性。宣传部门加大对新农人创业成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全省形成尊重新农人人才的舆论氛围。

三是优化“新电商”供产销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运用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农资农技应用服务整合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企业资源,打造一套“农资农技服务平台+乡镇实体服务站+新农人”的现代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加强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产地区域综合性集配中心。通过“产地直播、内容种草+直销配送”“产地直播、内容种草+新零售”等新方式发展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业三产融合,打造新电商背景下农业经营新业态。以供销社为载体,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探索粮食银行模式、创新信用评价体系为新农人经营业态创新提供信用支持。在农业新业态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鼓励新农人探索农业经营新业态,推动农村电商向产业电商进行转变,促进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业文化传承等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