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304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日期:2023-01-13 提案者:吴铁俊等2人

调研情况:

2019年,儿童基金会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了一组数据: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目前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小学阶段约1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约3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近4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6%)。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发频次高、发现难,咨询需求多、干预难,社会关注度高、引导难,引发的家庭矛盾和社会纠纷逐年增加,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这不仅对青少年自身成长,而且对家庭幸福甚至社会和谐稳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和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之间的矛盾,因病耻感而讳疾忌医的认知误区,较紧张的家庭氛围,不和睦的家庭关系,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生物学遗传因素等,都会使青少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影响青少年心理正常发展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2.学校层面

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压力,激烈的升学竞争,同伴间“内卷”加剧,长期睡眠不足等种种因素交织,会最终摧毁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防线,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3.社会层面

一方面,青少年生活空间狭窄、生活方式单一、信息来源固化,“三观”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度虽有提高,但真正采取的干预措施少,同时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等社会支持保障系统还不够完善。

具体建议:

1.家长要成为孩子良师益友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以及亲子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提高教育艺术,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期望保持平常心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三观”。

同时,要加大对孩子在网络空间、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等方面的监管,避免出现沉溺网络,受色情、暴力等文化的侵蚀。

2.学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健全全员导师制度。加强家校合育,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为家长普及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和辅导基本技能。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全员育人机制。

优化心理筛查手段。目前各地各校使用的学生心理测评量表尚未统一,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推荐统一的心理筛查工具和手段,使收集到的学生心理状态数据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为后续的面谈、鉴别、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建立青少年小升初、初升高心理健康、体质健康信息衔接机制,分类掌握五类“高危家庭学生”(既往存在精神和心理问题;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患精神心理疾病;性格内向孤僻;家庭变故、特困、单亲或重组家庭;留守儿童等)基本信息,为综合研判提供动态资源。

3.社会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常规监测工作。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的要求,建议将心理健康(含抑郁症)检测与筛查纳入中小学师生的常规体检,提供分级联网管理的心理检测平台和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

健全资源协同机制。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多方面的,有公共机构和民间机构,一般心理健康服务和特殊心理健康服务。其中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由学校、社区和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来提供。目前我国未成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依靠学校以及医疗系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民间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贫乏、监管不力。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学校、医院、社区、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共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专业支撑和资源保障,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渠道。

加大统筹管理力度。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同发力。目前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资源分配不均衡、分级分类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由教育、卫健委共同牵头,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个体诊断医疗档案,制定隐私泄露追责机制;研发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流程,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政府部门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发现问题即查即改,整改不力,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