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821 助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22 提案者:戴跃强等6人

调研情况:

在日常工作和到基层调研中接触到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跟我聊到中美贸易技术摩擦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困难,再这样下去可能连生存都难以为继,已经有一批企业关停或转出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对全省稳定发展举足轻重。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达369万家,从业总人数约3950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约80%。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4.9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为50377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98.2%,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1.8%,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5.4%。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98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超80%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和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的有343家,显示出强劲发展活力。江苏中小企业特色优势十分明显,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比较完善,许多领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省稳发展大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随着中美贸易和技术摩擦日益加深、新冠疫情复杂多变的影响,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期盼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让中小微企业走出寒冬期,提升竞争力,为全省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 

问题分析:

面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近年来我省在引领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受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冲击,面临的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人才短缺等问题更加突出。

(一)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2021年全年受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11月份,我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4%、20.3%,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年均用工成本上升10%左右)、进出口整体物流成本大幅增长(目前,中国至美西的费用达到20000美元/集装箱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倍以上)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较快上升,2021年1—10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上涨23.5%,分别比2020年、2019年同期上升22.2个、20.7个百分点。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近期受原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升和海外疫情不稳定、贸易壁垒等影响,目前“缺箱”“缺芯”“缺工”现象仍然没有明显缓解,企业外贸订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二)用工短缺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反映,一线员工尤其是技术工流失增多、用工成本攀升。例如,无锡市近期用工调查显示,1000家重点企业中有768家计划招聘5.6万人,其中60.85%的用工需求用于补充员工流失,30.15%用于满足扩充产能。再加上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招工难和结构性缺工现象时有发生。

(三)政策支持力度仍然偏弱。财政性政策资金支持覆盖面小,力度不够。省财政专项资金给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项目每年不超过60个,平均每个县(市、区)仅0.6个左右,难以起到支持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示范作用。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向中小企业倾斜的金融政策,金融信贷产品的门槛普遍较高,小微企业很难达到银行贷款担保和抵押的要求。即使能获得贷款,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4.5%—6%,需要担保的企业担保费率0.5一1.5%,综合融资费率在7%左右,比基准利率高80%,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很多中小企业反映办事难,审批手绩繁复,周期长,政务服务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体意见:

(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扶持力度。2021年10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延缓了中小微企业部分税费缴纳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但不少中小企业呼吁国家和省能够出台有关税费、社保等普惠性的直接减免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费,增强中小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二)支持和帮助企业吸纳引进高端人才。面向全省中小企业,组织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技术人才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企业的专业化能力,宣传和解读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打通落实政策的最后1公里。对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进国家级高端人才和团队,加强协助对接和直接资金奖励,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水平。

(三)加大企业信贷融资支持。构建政银企合作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专门信贷产品,建立实时响应、专人对接、及时反馈工作机制,适度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和风险考核要求。

(四)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减少审批手续、简化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打通肠梗阻,拆除弹簧门,坚决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和覆盖面。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特点,扩大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项目的覆盖面,提升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在重点产业链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卡脖子”能力提升、重点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政银联手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