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845 关于发展安宁疗护促进医养融合的建议
日期:2022-01-22 提案者:王黎明等14人

调研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安宁疗护的定义是指针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之末期患者,提供积极“全人”照顾,提升患者和家属生活品质。国家卫健委对安宁疗护的定义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期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离世。安宁疗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预计生存周期不足六个月的患者及其家属。如何通过合理的药物控制和医疗手段帮助患者减少身体病痛,如何通过心理照护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从容有尊严地离去,这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安宁疗护关注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尊严,推进安宁疗护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对安宁疗护事业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安宁疗护领域的临床实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也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安宁疗护建设方向和实践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强调推动包括安宁疗护在内的一体化全周期健康养老服务,以及完善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接续性服务机制,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另外从安宁疗护试点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服务规范、长期护理险等方面进行部署,推动安宁疗护发展。 

但总体而言安宁疗护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可以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有71家,安宁疗护的床位957张,执业医生的数量204人,执业护士的人数449人。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死亡质量指数为23.3,在调查的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1位。中国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亡,其中75%是慢性死亡,而其中能得到安宁疗护的极其有限。江苏“十四五”时期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6%,推动安宁疗护发展意义重大。 

问题分析:

当前在推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低,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安宁疗护设施及专业人力资源不足,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专业队伍尚未建立,也缺少多学科共同协作的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无法满足群众的安宁疗护服务需求。需要融合各方力量,协调多方资源,联动社会各领域推动安宁疗护积极发展。 

具体建议:

一、加强安宁疗护的法律保障,完善安宁疗护制度规范。国家卫健委《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提出,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完善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建议我省适时将安宁疗护列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宁疗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对安宁疗护的适用对象、实施条件、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保障安宁疗护依法推动。加快完善安宁疗护指南,制定安宁疗护的标准规范及实施细则。将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情况纳入评鉴范围,推动安宁疗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建议专题研究安宁疗护医保支付的合理方式,关注DRG支付方式改革对提供安宁疗护的医疗机构的影响,研究制定对安宁疗护的医保、财政支持政策,探索将安宁疗护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补充商业保险。 

二、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扩大安宁疗护试点,规范安宁疗护价格,研究提供安宁疗护专项医保政策,对符合条件入住安宁病房的病患,不纳入死亡率、医保平均住院日、医保限额的管控。引领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建立安宁疗护中心,适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安宁病房。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推广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到机构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建立安宁疗护质控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安宁疗护中心的专业准入及质量控制。建立区域性示范基地,打造我省的安宁疗护服务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标准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三、加强安宁疗护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基础。加强安宁疗护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医学及护理院校开设安宁疗护及人文关怀相关课程,建立安宁疗护教育及培训体系,打造高校、医疗机构、社工组织等相结合的立体化培养模式,促进安宁疗护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志愿服务组织、安宁相关专业团体及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系统地培育安宁疗护人才。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安宁疗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培养全方位的医护团队。开展安宁疗护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推动安宁疗护学科建设,积极创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安宁相关各类实务培训,建立区域性教育培训中心,通过搭建安宁缓和医疗交流与学习平台,以及促进安宁疗护国际交流等方式,促进安宁疗护队伍持续壮大,水平不断提升。 

四、加强安宁疗护宣传以及对死亡的认知教育。从安宁疗护医疗、医务社会工作、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生死教育等从不同层面、不同纬度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采用媒体矩阵宣传的模式,形成持续、系统、立体的宣传态势,大力宣传普及安宁疗护文化理念和知识,全面实施生命教育,提升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打造安宁疗护公众教育标杆项目,面向社会公众,开发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安宁疗护理念普及教育项目,引导公众科学正确认识生命价值、死亡质量。安宁疗护关系国计民生,需要各级政府充分重视、相关职能部门有效推动,因地制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温度的安宁疗护发展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临终病患享受到安宁疗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