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888 尽快创建与现代海运产业链相适应的省属海事类本科高校的建议
日期:2022-01-22 提案者:朱汝明等22人

调研情况:

1、开展了江苏海运现状的调研; 2、开展了全国航运人才培养情况的研究; 3、开展了江苏航运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 4、开展了江苏航运服务业现状的调研。 

问题分析:

(一)建设开放强省迫切需要海事高校提供高端航运人才保障。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持续保持全国首位,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前列,海运承担着江苏90%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与世界上130个国家通航,年港口吞吐量达32吨,占全国的20%。江苏水路开放口岸数、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货物吞吐量、亿吨大港数等多项航运指标居全国第一,但江苏尚未形成覆盖海上运输、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海事海商、船舶海工等产业链的战略研究、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端人才供给的现代海运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本科层次海事类高校势在必行。        

(二)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迫切需要本科海事高校的支撑。江苏航运资源丰富,加快海事学科航运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是江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海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船舶与海工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各类航运龙头企业,比学赶超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航运强省,增强在航运强国、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话语权、更多政策支持及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       (三)健全江苏高校学科体系迫切需要补齐海事短板。江苏相较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沿海省市,无全国顶尖的海运研究院所、无高端海事人才培养院校。江苏在国际海事规则研究与创新、航运金融保险、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海事诉讼与仲裁、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等海运学科领域长期存在空白。高水平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邮轮工程与管理、航海技术、海上执法、海事管理等海事类专业人才长期依赖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创建江苏自己的公办海事类本科高校,对优化江苏高校学科专业体系,提升高端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综上,建设江苏省属海事类本科高校,形成与江苏开放强省、航运强省和教育强省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对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的人才和治理支撑作用。 

具体意见:

(一)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本科创建工作。近年来,江苏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推动由航运大省向航运强省跨越,为航运强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着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并确立了“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主要目标。这些都为江苏创办海事类本科高校带来了强大的政策利好。 (二)加快回应各方对创建海事本科的强烈期盼。江苏是徐福出海、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的发祥地和中国海军的策源地,江苏人民对海事文化具有深厚感情,充分认识到航运业对江苏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往年在江苏招生录取分数线长期高于江苏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超过20分,江苏生源接受海事高等教育的意愿强烈。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大型央企多次呼吁江苏应加快建设本科层次海事类高等院校,填补中国沿海11省市(除河北外)唯独江苏缺本科海事院校的不足和短板。 

(三)有效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当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和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均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两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底蕴深厚,办学影响力较强,行业贡献度较高。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建设省属公办本科海事类高等学校或整合现有资源创建海事类职教本科高校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南京为中心布局创建本科海事院校。统筹江苏海事教育资源,围绕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物流管理与工程、经济与贸易、信息技术等重点学科,重点打造海上运输、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海商法、航运仲裁、船舶海工等特色专业。建设紧密对接江苏海运产业链、海事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的本科高校,加快打造海事高端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