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704 关于建设江苏省城市生命线监测工程的建议
日期:2022-01-21 提案者:朱绍玮等4人

调研情况:

人类城市发展史表明,安全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底线。城市发展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弃物排弃的功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设施和生命线。我国城市生命线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市政管网达200万公里,存在管网老化严重、超高压带病运行等问题,导致生命线事故频发,引起连锁耦合反应。据统计,全国地下管线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每年损失450亿;每2个月发生1起桥梁坍塌事故。特别是去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造成群死群伤的情况屡屡发生,暴露出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安全风险底数仍然不清、安全风险辨识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手段落后、风险化解能力有限等突出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发生。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城市安全的要求,一些城市率先在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问题分析:

目前,江苏省各地级市在燃气、供水、排水、桥梁、地下管网等涉及城市生命线领域已建设监测系统。如,燃气行业20206江苏省城镇燃气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对瓶装液化气气瓶、送气车辆、送气人员、用户使用进行全面监管,液化气气瓶从充装充装站出入库供应站出入库用户现场配送定期入户安检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追踪;供水行业江苏省城乡统筹供水监管平台”20191月全面上线运行,平台用户主要包括省级主管部门用户、地方主管部门用户、供水企业用户、专家用户和水质检测机构用户;排水行业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图20186月在太湖流域5市正式上线运行,2019年推广至全省应用。通过建设综合数据库,实现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基础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但是目前尚未对各地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串联分析,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也未实现风险识别、透彻感知、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应急响应等功能。

具体建议: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 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的要求,为提升城市生命线风险预防及处置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城市重大风险防控与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针对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理论支撑技术研究

结合江苏省实际,针对燃气、排水、供水、桥梁等行业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源分布与管控等方面研究制定城市生命线工程各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指南(地方标准),为各领域安全风险动态更新、风险管控等日常工作提供标准规范。

(2)城市生命线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现阶段,我省已在部分城市生命线行业建设了监管系统,如何在此基础上高效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数据利用率、降低费用投入,将是我省推进生命线工程建设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现状,以GISBIM等基础平台为支撑,借助批流融合、图数据库、时空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技术,把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危险源、防护目标、应急资源等各类资源融合到一张图上,实现主备基础支撑平台实时同步,秒级数据可用。

(3)城市安全生命线重大风险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研究

针对城市安全生命线运行涉及领域广、部门多等特点,全面整合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管理、风险防控数据资源,从城市生命线应急管理角度,研究构建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增强对城市生命线重大安全风险的协同应对能力。

(4)城市安全生命线系统运营模式研究

通过调研其他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运营模式,如合肥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生命线安全监测中心;佛山市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城市安全运行维护团队。梳理总结可借鉴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厘清建设、运行、处置等环节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具体运作方式,研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5)城市生命线智慧综合监管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

开展城市生命线智慧综合监管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通过研究,优化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管理流程,规范建设程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管理机制创新等,提升城市生命线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6)城市生命线地下管线交互风险分析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地下管线(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并行铺设现象普遍,交互风险易引发次生事故的情况。通过汇聚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地下管线、地上建筑)信息,各类风险要素信息,监测报警预警信息等,分析研判地下管线交互风险和隐患,其他行业或活动与地下管线交叉耦合的风险,预测预警地下管线破坏导致的燃气泄漏和爆炸、供水爆管、排水渗漏、路面塌陷等交互风险事件,为地下管线日常管理及配套部署监测设备提供辅助,提升地下管线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