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经过实地调研、电话调研和函调发现,“十三五”时期,江苏流通体系建设成绩突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86.1亿元,占全国9.5%;物流业发展迅速,2020年全省物流总额为32.88万亿元,年均增速7.4%。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0年末江苏高铁里程增至2021公里,从2015年的全国第14名跃升至第4名;并以9座国际机场、2.44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数位列全国第一。调研还发现,江苏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江苏流通体系的运行成本高效率低。在物流环节,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8%,高于发达国家8%-10%的平均水平。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大和农村末端物流配送周期长、成本高问题表现突出。二是江苏流通体系辐射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0)》显示,江苏省拥有全国最多的物流竞争力二十五强和百强城市,但排名最前的南京却落后于重庆、武汉、郑州等“后起之秀”仅排在第十位,反映出江苏流通体系对周边生产要素的吸引聚集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江苏流通体系的业态模式相对传统。与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相比,江苏的流通业态创新不突出,尤其是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深入,进而在直播带货、社群电商、无人零售、众包配送等前沿领域发展滞后。四是江苏流通体系的应急保供能力有待提升。集中表现在应急运力调度水平低,运力不足、运送时间显著增加;应急物流信息不透明、传递不及时、可追责性差;应急物资流通的组织机制不健全,中央到地方、政府到企业等不同部门的联动不够。
问题分析:
1.交通运输结构失衡,衔接联动不足。高耗能、低效率的公路运输在江苏货运中占据主体地位,低能耗、低污染的铁路运输份额极低,水运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资源则未完全转化为流通优势;多式联运在江苏的发展仍显滞后。
2.流通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有限。江苏没有国内头部的快递公司;江苏的流通企业销售额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普遍偏低,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创新动力等方面也与知名龙头企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无法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价值链上的资源,无法较好地承担大范围、跨区域的要素流动任务。
3.流通数字化进程慢,科技含量偏低。江苏对零售、批发、物流等流通子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投入远低于制造业;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江苏零售尤其是批发业的应用较少,制约流通对生产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众多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缓慢。
4.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市场壁垒尚存。根据《首届(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江苏在长三角地区排名落后于浙江、上海;对标先进来看,江苏营商环境在社会服务、跨国贸易、生态环境、商务成本、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等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具体建议:
(一)注重顶层设计,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一要大力提升核心枢纽能级。以客货吞吐量扩大、分拨和集散效率提升为目标,通过土地和资金支持,帮助各级枢纽完善配套设施,提升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属性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交通枢纽。其中,针对土地支持问题,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全力推动落后制造产能腾退,多向流通基础设施释放用地指标。此外,还要以系统化思维,优化各层级枢纽定位和分布格局,实现多枢纽协同发展,尤其是要推进各地港口从各自为政向全省“一盘棋”的大型港口综合体转变。二要继续加强公、铁、空、水通道建设。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土规划,进一步增强道路通行和快速通达能力。其中,应重点聚焦过江通道和农村分支路网加密;高速铁路骨架健全和货运铁路全覆盖;江海河通航条件优化;国际班列和航线新增等。三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资源发展多式联运。要高度重视水运之于江苏制造业的经济、安全和环保优势,通过完善长江沿岸和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专业联运场站、普及快速换装转运设施、实施“一单制”运营等措施,建成以长江为主线、连通省内外、无缝转换的江海中转、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最大化黄金水道的物流效能。
(二)优化经营环境,做大做强流通企业。一要开展龙头流通企业专项培育行动。鼓励江苏各级政府制定“十四五”重点培育流通企业名录,精准提供网络推广、信用认证、管理咨询等外包服务,并争取商务、市场监督、交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全面落实资金、财税、金融保险、人才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运营机制、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以培育一批规模影响大、综合实力强的龙头流通企业。二要鼓励中小流通企业联合发展。一方面,当前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理调整商贸、物流业等的进出壁垒和市场结构,从而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助推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必须转变孤立运作的思想,支持流通企业以信息和利益共享为基础,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店铺加盟等方式兼并重组或组建联盟,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渠道话语权。三要加快形成知名流通企业总部集群。充分发挥江苏丰富的科教文卫资源优势、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都市圈和城市群规划定位,着力招引世界500强流通企业、国有和民营大型流通集团等在江苏设立运营中心,积极建设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交易、保税展示交易等现代流通功能性总部平台,以形成高层次和高价值的流通总部集群。
(三)转换发展思路,变革升级流通业态。一要解放思想挖掘市场热点。要更新经营理念,充分认识现代化流通的内涵和要求,充分了解个性化、便利化、即时化的新需求,进而瞄准首发经济,扩大优质商品供给,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地标,创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协同、内外贸融合的商品市场,积极孵化直播带货、智慧零售、定制消费、无接触配送等新型、高端流通业态。二要探索推动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重构。前瞻布局5G网络基站、物联网、超算中心、人工智能中心等数字新基建,在此基础上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流通各环节、各子体系的应用。要支持商场、批发市场等商业基础设施开展电子结算系统应用等改造升级;要打造交通枢纽云数据中心,搭建成果智享、生态智联、数据智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全面推动流通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数据、人才密集型产业转变。三要引导流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通过聚集快递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综合保税等相关产业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引导电商平台以数据赋能生产制造,推动仓储运输、展示销售、金融保险等的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