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不断增长,餐饮业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小餐饮管理的决定》,对小餐饮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目前全省有小餐饮209000余家,占全省餐饮总数的近42%,在满足群众日常饮食消费需求、方便群众生活、传承饮食文化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弱势群体家庭生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小餐饮在经营面积、内部布局、设施设备等方面,难以满足针对所有餐饮的食品经营许可要求;同时,小餐饮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生产经营不规范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小餐饮监管一直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分析:
1.发展规模普遍小,规范经营意识淡薄。该行业是市场经济状况下进入门槛最低的行业,火爆的餐饮业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诱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盲目的加入到其中。因其经营面积小,设备设施简陋,经营成本低而遍布全省大街小巷;受经济利益影响,多数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愿意增加设施投入。
2.从业人员素质低,规范经营难度较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薄,对食品安全知识、餐饮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及餐饮业相关标准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个人卫生习惯差。大部分餐饮行业生产条件简陋,工艺简单、卫生设施达不到分级管理要求,形不成规模。
3.食品安全意识弱,违法违规时有存在。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操作不规范,加大了违法违规行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漠,食品从业人员操作随意,餐厨垃圾清理不及时,操作间管理混乱。食品管理人员欠缺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甚至有无证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现象。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差、识别风险弱,助长违法违规行为,使一些违法经营户有了生存的土壤,严重制约了安全水平的提升,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因此也增加了监督者的责任和压力。
具体建议:
1.明职责,强联动,构建监管“一张网”。由各级政府主导,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建立信息通道和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动态,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隐患,实行预警干预控制,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打击、早控制,从而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整资源,强执法,构筑惩治“全打击”。 结合餐饮业面临的问题,对人员、设备重新优化整合,实行许可和执法分离,推行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监督和维护规范制度的执行,有效提高许可和执法的水平能力和办事效率。 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促进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形成较好的社会影响,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监管,强执行,建立准入“严门槛”。行政许可是《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重要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标准相对小餐馆太高,有的甚至无法改进到最低要求,降低门槛就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重点对各级各类餐馆里的风险进行评估,筛查危险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控制点制定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形成制度加以规范。鼓励现在经营差的小餐馆从多品种向单一品种转变,集中现有的条件加以改进,把单品种的经营搞规范。开展餐饮业早期风险的预评价,经营中期开展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实现各项的风险的数据化,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监管。
4.创规则,强界定,“特殊餐馆”“特殊管”。针对一些特殊餐馆,比如兼营餐饮的单位、农村小餐馆、路边店、餐饮摊贩、单一的饮品店,可以考虑制定特别的管理规定,对于一些季节性强的品种经营单位可以考虑核发临时许可证。建议在有关规章和法律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加以界定,作出特别规定,以期达到既能满足群众需要、又可保证饮食安全的目的。对于食品原料采购这一特殊环节,除了采购索证以外,对特殊品种实行备案管理工作,对学校食堂、大中型宾馆的重点品种可以考虑定点招标采购,从而解决目前餐饮自身认知能力弱,无法堵住问题原料的难题。
5.常培训,强宣传,良好氛围“不减弱”。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执法监督环境。要加强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准确掌握餐饮服务监管法定职责,提高各级监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要监督、指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相关行业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使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
6.消隐患,强技术,有效监管“不缺席”。现有的各种科技辅助检验手段、各项食品的标准是科技成果,要在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广运用,从而提高监管工作科学性、准确性。加大对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投入,增强检验能力和保障水平,有效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季节特点和流行病学要求,对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抽检,及时了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现状,研究分析评估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堵住上游有毒有害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评价,从而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
7.建协会,强监督,信用体系“成闭环”。指导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要鼓励投诉举报,建立群众监督体系,从而形成部门监督、行业自律和群众监督的“三位一体“信用体系。为所有餐馆单位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将日常监督检查情况、接受处罚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及群众反映,对餐饮服务经营行为进行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并根据信用情况确定监管的重点和方式。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开展一些有一定影响的餐饮单位参加社会活动,提升餐饮单位的形象。通过各种方式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切实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公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