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717 关于创作以张謇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全方位弘扬张謇精神的建议
日期:2021-01-27 提案者:龚丹

调研情况:

当今文化IP对一个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日益显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重要场合称颂张謇,称颂张謇企业家精神,对江苏、南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其实,张謇不仅是南通的张謇,更是苏商的代表,张謇的时代内涵十分丰富,我省应该要在国内、海外宣传好张謇,集中打响这张历史名人牌,提升江苏在海内外的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

 2016年,南通市政府与江苏省文化厅战略合作,以张謇为原型,创作了话剧《张謇》,这是南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艺术精品。2017年,话剧《张謇》连续商演50场,观众超过5万人,创造了南通原创剧目连演场次的纪录。随后,在“精彩江苏”文艺展演评比中,《张謇》又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表演奖。在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名单中,话剧《张謇》榜上有名。2018年,话剧《张謇》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并将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连演三场。

2020年1月,由南通籍著名导演夏骏执导的4集纪录片《张謇》在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间播出,这部纪录片也获得了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参观了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后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总书记对张謇的总结和评价意义深远,全省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张謇,挖掘张謇的时代意义,并以此创作更多形式的文艺作品来弘扬张謇精神。

问题分析:

可见,对于张謇形象,市民是认可的,以张謇为原型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家是欢迎的。但是,话剧和纪录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小众的文艺形式,不能通过新媒体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这也成为宣传张謇的一个瓶颈。

具体建议:

 1、整合研究力量,加大对张謇的研究。
 张謇的研究是所有工作的基础,研究张謇的重镇在南通,但不能局限于南通。因为,张謇不仅是南通先贤,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更是一位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实践家和实干家,他创办的企业、学校、公益遍布全省、全国,因此,要进一步协调各方、整合研究力量,在江苏掀起认识、学习张謇的高潮。

2、创作更多不同种类的文艺作品,立体式宣传张謇精神。

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在艺术表达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话剧《张謇》和纪录片《张謇》的基础上,以对张謇的研究为内核,我省文艺工作者应该加大创作力度,把张謇形象更多地搬上荧幕,让全国人民通过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了解张謇,学习张謇。同时,建议南通设立张謇小剧场,将于张謇相关的文艺作品常态化呈现。

3、加大张謇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

张謇创办的文化、实业、教育、慈善等等都可以进行二次文创设计,目前除了南通博物苑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外几乎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南通应该依靠张謇遗留的丰富资源,开发小而精致能够代表南通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项工作可以广泛在全国征集邀约设计,征集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