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病依次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据江苏省疾控中心2020年4月发布的信息,目前江苏省癌症的年发病数约25万人,男性和女性的恶性肿瘤年龄发病率在35岁前较低,从35岁开始随年龄增长快速升高,于80~84岁年龄组达发病高峰。江苏省男性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后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乳腺癌位居全省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后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按死亡数排序,江苏省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均是肺癌,其后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现在单位每年都要组织职工体检,B超、血尿粪常规、血生化检查、胸片或胸部CT都是常规检查项目,肺癌在肺结节阶段就能在年度例行体检中发现。但目前胃、肠镜检查未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是否加做胃、肠镜检查全看各单位的态度决定。因为没有做胃、肠镜检查的意识,或害怕胃肠镜检查时的痛苦,不做胃肠镜检查,也是导致我国以及我省胃肠道、食道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一发现就为中、晚期的重要原因。因为发现较晚,导致治疗难度大、疗效差、死亡率高,费用更远远高于早期治疗。
在日本至少二、三十年前开始就将胃肠镜检查作为医疗保险免费、且带有强制性的项目,规定其40岁以上的国民5年内必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所以,日本发现的胃肠道肿瘤大都能早期发现,得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中国。
问题分析:
胃肠道肿瘤与其他肿瘤相比,通过胃肠镜检查能早期发现,早期发现与中后期发现的预后几乎有本质差异,所以定期作胃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尽管作胃肠镜普查需要增加1千元左右的费用,但因为能早期发现疾病并早期治疗,其所节约的费用远远超过普查增加的费用,经常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更不可估量。
但目前胃肠镜检查的普查推广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个人认为主要为:一是民众对于胃肠镜检查的恐惧心理,因为胃肠镜检查仍有一定的不适,与操作者的技术关系很大;二是医疗单位一刀切的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如过早的饮食控制、过长时间的饥饿,导致患者耐受检查的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三是一旦胃肠镜检查作为普查项目推广开来,需要增加较多医护人员和设备,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具体建议:
为此,结合我省目前的经济能力和医疗能力,提出下列建议:
1、将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列入我省干部和职工体检常规项目,5年内每个人必须做一次胃镜或肠镜检查。除非有不可抗拒的特殊原因,并得到医疗单位的证明,否则,在其以后的年度体检中,原则上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且个人支付额度逐年提高,直到做完胃、肠镜检查为止。
2、保障参加医保者5年内有1次免费做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的权利,检查费用由医保部门全额支付;但检查以外的治疗费用、个人5年1次以上的胃肠镜检查,原则上不在医保全额付费的范围内,需要个人按医保相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3、对于因为有胃肠镜检查的禁忌症(如心、脑等重要脏器有疾病),不适宜作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如果作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时,在按一定的程序作出申请后,医保予以支付一定的费用。因为目前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价格虚高,建议将来相关部门通过带量采购等措施,将其单次检查费用象心脏支架一样大幅度降低。一旦单个磁控胶囊内镜采购费用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再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费用的检查项目。
4、鼓励医疗相关部门采取个性化、更人性化的检查前肠道准备技术,减轻检查者备检时间、减轻过度饥饿对患者健康和耐受力的伤害、减少因检查造成对工作的影响,将这些指标列入对医院的考核和检查要求。很多国人去日本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地做完胃肠镜检查,并得到当时治疗,体验很好。对此,也反映了医疗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5年内做一次胃肠镜普查,肯定会增加检查工作量,但各个医疗单位无疑有完成增加工作量的积极性。一方面可通过增加医疗力量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优化医疗流程来实现。比如,目前很多医院对检查时发现的符合即时治疗条件的病变,都是先做病理,待病理检查报告后再做治疗。如果将这样的流程,加以改变就能增加不少检查能力。当然,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医院这种优化医疗流程的行为予以肯定和法律保护。
6、宣传部门要科普胃肠镜检查的知识,宣传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民众对于胃肠镜检查的认知度,提高主动作胃肠镜检查的主动性。同时,提倡先进的胃肠道检查前准备的方法和技术,让检查者了解检查流程、检查时痛苦的可接受性,消除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