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932 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日期:2021-01-27 提案者:郑丽敏等21人

调研情况: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公、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不仅能发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指导和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打好一定的职业基础,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应贯穿每个人成长的全过程,基础阶段教育中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成长中的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更科学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据新华网发布的《95后就业观》调查结果显示,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54%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主播,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对科技、军事、文化、艺术等类型的职业认知度不高。当前,我国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较晚、比例较低,缺失职业学习、教育、体验活动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意识,导致很多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和走向社会前才开始思考未来职业,导致选择职业较盲目、较任性,甚至无所适从。

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开展,并具有早期性、个性化、服务性、实用性等特点。如日本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规划职能机构和专业的指导人员,内容详实的职业生涯教育大纲涵盖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将应该接受职业发展指导的人群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成年人4个年龄阶段,要求孩子从6岁起就要培养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在刚刚起步阶段。1996年9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19年12月进行了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受到重视,但相关内容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推进。

问题分析: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全社会普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确认识。大部分人在教育理念上有误区,思想意识仍旧停留在普通教育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认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活动以成绩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特长等积极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的重要影响。多年来,江苏省高考的严重压力已前移到中小学生中,很多孩子为了冲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把大量的精力、时间放在语数外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领域状况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不利于学生学到广泛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也不利于职业观、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其次,家长缺乏主动意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片面的将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孩子的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往往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对家人的信任度”以及“被家长认同的程度”这三类方式来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再次,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目前省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步放在中、高职院校和高校范围,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盲区”,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没有倡导推广的方针、政策和一套完整的法规和机制。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承担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和学科教育,没有或较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大纲、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我省一些中小学采用一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形式,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做公益讲座,其中有涉及家长职业的宣讲,然而这种方式对中小学生未能起到职业生涯启蒙和教育的作用。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尽快在基础教育阶段同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这项工作的端口前移至基础教育阶段。(1)倡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教育始终的理念,让社会各界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良性发展的大环境;(2)制定并出台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3)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作出规范化管理,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培养专业化教师,鼓励并规范“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会合作”等办学模式。

2. 学校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1)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配备专业教师或聘请专家担任教师,全面系统地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2)以定量课时为保障,开设多种职业实验室,以体验为主,逐渐渗透职业的感受和意识,既可以邀请各行业的优秀人物为孩子“现身说法”,介绍各职业的情况,也可以走进厂矿、企事业单位,亲身感受和体验各职业的工作;(3)搭建“家校学堂”,促进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度,找准自己在规划孩子前途时应当扮演的角色,逐步改变“分数决定命运”的认识误区。

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落实机制。(1)指导研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制开发系统化、分层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框架,使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形成完整的体系,方便学校操作;(2)配备专兼职的教师队伍,配套建立市、区、校三级教师研训制度,定期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从而逐步打造出专业化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以保证学生接受到合格的、与时俱进的职业生涯教育;(3)广泛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整合当地教育资源,搭建职业体验平台,统一规划协调,为学生提供职场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各阶段对各种职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