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955 关于促进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提升对台工作成效的建议
日期:2021-01-28 提案者:林敏洁

调研情况:

在新冠疫情冲击与中美博弈加剧的叠加影响下,台海局势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现实挑战,民进党当局“借疫谋独”越发“联美抗陆”,不确定风险因素显著增加,影响当前和平发展的大局。面对复杂的台海局势,两岸民众特别是岛内民众的心态变化明显,“惧中”“恐中”甚至“反中”等负面心态有所加重,两岸民间对立情绪持续升高。这对新时期的对台工作带来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如何寻找机遇促进两岸经济复苏,推进两岸交流,推动融合发展的目标,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课题。

问题分析:

针对这一严峻的疫情与舆情形势,以下从对台沟通交流及经济合作两方面提出建议:

具体建议:

一、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对台沟通交流,提升对台工作成效

1、优化整合资源,绘制对台交流“一幅图”。建议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制定对台工作计划方案,形成各部门特色凸显、各领域资源整合、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的“一幅图”,以进一步增强对台交流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2、活用涉台数据,打造对台工作“一张网”。建议进行专项投入,区分各涉台单位职责,按行业、领域、阶层等分类,打造涉台资源数据库,涵盖涉台组织、团体、企业及其关联信息,并建立动态管理和情况核准机制,全力打造对台工作资源的“一张网”。各对台工作机构基于该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大陆活动频繁的重要组织,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台胞及相关人士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省、市、县三个层次,建立台胞人才挖掘与培养机制,为台胞,特别是优秀台籍教师、年轻台胞在陆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与环境,力争形成“成功一个、影响一片、争取一代”的良好局面。

3、深化民间交流,构建对台宣传“一盘棋”。建议进一步加大新媒体运用,围绕不同政策、瞄准不同群体、针对不同形势,通过非官方渠道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教育,灵活开展舆论传播和引导工作,推动构建对台宣传“一盘棋”。一是各级台办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平台,加大对涉台政策的解释与宣传,广泛收集台胞呼声反馈,形成“台胞——相关涉台部门——决策机构”的快捷沟通渠道,帮助台胞理解政策、解决问题、安心发展。二是各级宣传部门可指导相关电视电台、新媒体等,组织举办台胞新媒体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在陆台胞借助短视频等新传播媒介促进两岸共识共通,形成良好的交流、影响和宣传效果。三是各涉台工作机构应主动围绕新形势,创新善用新媒体手段,借鉴成功做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统战宣传效果。如日本导演竹内亮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拍摄了南京抗疫纪录片,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南京抗疫成就和南京市民的坚韧努力,成为现象级新媒体作品,不仅提升了南京在日本的形象,而且展现了大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搭建线下、线上交流平台,推动后疫情时代对台经济交流

1、举办农副产品展销暨技术交流会,打开两岸经济交流“一扇门”。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尽量促成举办两岸农副土特产品展销暨技术交流会等。如高粱酒、一条根等台湾省特产广受大陆民众青睐,这些台湾特色不仅味美价廉,更富含台湾地域文化底蕴,而大陆的好产品则不胜枚举。借由展销及技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两岸商业往来,振兴台湾经济,更能迅速恢复两岸沟通渠道,从而推广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民间交流。

2、搭建两岸交流网络直通平台,共筑两岸线上“一座桥”。在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的局限性严重凸显,而“电商经济”的非接触性和便捷性恰与防疫需求相符。时移世易,两岸经济交流亦应紧跟形势需求,将两岸实体经济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为线上形势,利用“电商”推动两岸经济发展。已有不少台胞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在海峡两岸电商合作与乡村产业振兴论坛中,就有台商感言“在大陆做电商大有机会”。

不仅如此,电子网络交流模式亦可扩展至教育、医疗、旅游等诸多方面。因此建议搭建两岸交流多元网络平台,设置如各种产品的网上卖场,再如“走进江苏”“畅言两岸教育”“两岸医疗专场”等专业性、地区性交流渠道,并鼓励两岸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能够互通彼此、聆听真实、感受亲情的绿色网络大家庭。

针对严峻的时代,我们应当共勉互励,着力开创多方交流渠道,搭建良性循环平台,共同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增强两岸同胞原有的天然互信基础,一同开创后疫情时代两岸共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