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省2018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05.27万人,占比23.04%;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682.60万人,占比20.9%。根据联合国标准,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比多、寿龄高,老年人抚养比直线上升,养老护理需求也随之井喷。而养老护理人员作为养老机构的核心人力因素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还跟不上时代步伐、社会需求。
我们通过对南通市崇川区长青乐龄护理院、北阁护理院、安体护理院、三里墩护理院,南通市港闸区市北(申丞)护理院、万福护理院,张家港优居壹佰护理院,南京市江宁区沐春园护理院等省内8家养老机构进行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分析:
一是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整体学历层次及职称水平低下。参加调研的8家养老机构在职护士(含返聘)中专及以下学历者339名,占79.4%,大专及以上学历(含返聘)88名,占20.6%;初级及以下职称(含返聘)313名,占73.3%,中级及以上职称114名(均为退休返聘人员),占26.7%。护工初中及以下学历315名,占73.8%;高中112名,占26.2%;所有护工均没有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缺乏。从各养老机构随机抽取160名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护工虽持证上岗,但都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所有护士仅入职时参加过岗前养老护理技术培训,但都没有参加过养老护理专业高层次进修和深造,对老年危重疾病的预警预判知识和能力较弱,业务水平较为低下。
三是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大多数单位存在离职率高、岗位缺口大问题。南京市沐春园护理院和南通市北(申丞)护理院护士其待遇、晋升晋级等同医院,且招聘的大多为医院转岗或往届生,队伍相对较为稳定,离职率在10%以内;其他单位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居多,1-2年内离职率高达50-60%,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
四是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低。随机抽取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学生100名进行访问,85%的受访者没有从事养老护理职业的应聘意愿;采访社会成人市民100名,90%以上的市民认为养老护理职业工作辛苦,时间长,压力大,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养老护理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极低,进一步降低了专业人才从事该职业的意愿。
具体建议:
1.进一步完善养老行业职业发展体系
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岗位管理,细分护理、专业技术、管理等不同类型岗位,通过多岗位锻炼培养高级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帮助养老护理员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支持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评定工作,如评选星级养老护理员等,并对不同等级、星级的养老护理员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进一步拓宽其发展和上升空间。
2.推动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护理更加专业化
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在“养老机构实习、对口支援等工作经历”纳入各级医院护士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价指标体系的加分项目,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护理能力的提升;鼓励综合性医院免费接收社会养老机构的护士来院进修学习和深造,特别要加强老年危重疾病预警预判知识的学习和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有效提升养老机构专业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机构或综合性医院设立养老护理专科,开辟养老护理专业病区或病房,开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有条件的一、二级医院,设立针对高龄失能、长期卧床,癌症晚期等患者的护理院、康复院或安宁疗护中心,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促进养老行业和专业护理人员队伍的稳步发展。
3、提高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薪酬待遇水平
在原有各项岗位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职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设立“养老护理岗位”专项补助、奖励基金,对优秀的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对长期从事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事业的人员给予逐年递增的专项补助,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护士进入养老护理行业,降低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的离职率,维持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4、切实提升养老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
要大力宣传养老护理职业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权威媒体对养老护理行业进行系列报道,树立一批养老护理员人物楷模,传播积极正面的行业形象,让公众对养老护理行业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和看法,提高对养老护理工作的信任和认同。各级医学院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特别增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多层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供养老机构选拔使用,逐渐步入专业化、正规化轨道。同时,通过政策倾斜扶持,鼓励年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到社会养老机构工作就业,为全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