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为确保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将重点实施“五大计划”: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丝路贸易”促进计划、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其中,民营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力军,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江苏民营企业“走出去”全面均衡、量质并举。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主力军地位愈加显现。以苏州为例,截至2019年9月,全市民营企业累计在册投资境外项目137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11.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69%和79.8%;其中,2019年1-9月,我市民营企业新增投资境外项目15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9.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2%和89%。民营企业成为我市“走出去”发展的绝对主力。
2.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方式日趋多元。我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领域多元化,二、三产业均衡发展,呈现制造业、服务业、资源开发和高科技四业并举的生动格局。对外投资合作项目遍布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方式既有大量的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也有遍布全球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更有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柬埔寨红豆工业园、印尼吉打邦农林生态工业园这样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走出去”,打通全球产业链,布局全球高价值链。
3.境外经贸合作区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张家港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2015年4月被商务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级加工制造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东方工业园二期建设顺利推进,开发、建设和招商已呈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红豆集团于2008年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投资的红豆工业园项目,是中国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江苏吉打邦农林生态产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前身先锋木业有限公司在印尼的农林产业开发基础,开发建设印尼吉打邦农林生态工业园,并于2018年9月被江苏省商务厅、财政厅确认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江苏国泰、中亿丰等企业在缅甸、越南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4.对外工程承包亮点频现。民营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完成了由土木工程分包转向各种类型总承包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总承包工程、非土木工程的新业态工程占比均超过90%;永鼎、中亿丰、金螳螂、亨通等民营企业将境外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相结合,利用国内资本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永鼎股份承建的孟加拉全国电网项目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孟加拉总理哈西娜共同见证签约,被列为中孟国家间合作示范工程。中亿丰在越南承接了多个EPC总承包项目。龙头企业通过海外工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2018年,亨通光电、常熟风范等民营企业纷纷首次正式进入国际工程总承包领域,在孟加拉、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开展通信光缆、电站建设、风力铁塔等新业态总承包项目。
问题分析:
二、江苏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1.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的影响。部分投资目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金融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运营风险阶段性存在。部分西方国家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其构成威胁,对中国企业设障围阻,增大了企业在境外开拓新市场的难度。民营企业,尤其是海外工程承包企业,业务主要分布在形势复杂的国家。政治、军事事件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不断上升,给企业海外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2.融资瓶颈仍然凸显。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一方面,国内金融服务远远跟不上企业“走出去”形势要求。银行对国企和民企的金融扶持政策和力度差异明显。民企申请贷款用于境外投资的难度很大: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狭窄、程序复杂,担保条件苛刻,运作周期过长,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海外拓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国别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环境相对不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有限。
3.政府支持和社会服务有待提升。民营企业反映,目前政府缺乏系统的国际化发展导向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政策和相关服务体系还不太健全。推动“走出去”的一些优惠政策门槛高或不能及时推行到位。外事审批、人员物资出入境管理的有关规定,无法满足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便利化需要。专业服务于“走出去”的会计师、律师和财务顾问等专业的本土中介机构较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江苏企业在海外的商协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协调作用有待发挥。
4.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软实力不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对东道国的政策、投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风险评估明显不足,海外经营发展潜藏着风险。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和经验也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民营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应对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动风险、汇兑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的能力,处理与合作伙伴经营理念和文化差异等矛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跨国经营的经验和能力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加强。
具体建议:
三、推进江苏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打造贸易通道。有效发挥江苏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区位交通等多方面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在与国家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远景规划和战略实施方案。积极打造对接“一带一路”的实体通道,完善水陆空贸易通道。
2.优化政府服务,加大政策扶持。一是与目标国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政府之间签署各种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不定期的沟通机制,并通过多种行业组织来为产业和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建立健全“走出去”项目核准、外汇管理、人员出入境、检验通关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各部门联动的“走出去”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政策、资源的综合聚焦,完善“走出去”金融、法律、人才、宣传、投资促进、企业家全球互助等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开展跨国经营和投资。四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指导企业争取各类走出去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向上对接两优贷款、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国家级平台,积极寻求国家层面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推进对外投资合作行稳致远。
3.加强载体建设,深化产能合作。进一步推动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二期建设,和柬埔寨红豆工业园项目推进速度,提升工业园招商水平。推进印度尼西亚吉打邦农林生态产业园建设。支持苏州中亿丰集团开发越南中亿丰工业园区。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地区重点项目进展,鼓励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申报各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突破贸易壁垒。鼓励受贸易摩擦冲击的企业做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转移相关产能的准备。把握比较优势,着重推进我省传统优势行业,以投资、工程建设为主要方式转移富余产能。
4、培育海外商协会,强化风险防范。充分利用政府、企业、个人的海外关系和资源,依托贸促会、国际商会、企业家全球互助等平台, 在“一带一路”投资热点地区推进海外商协会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抱团“走出去”。探索对成熟的海外商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增挂政府驻当地投资贸易促进办事处的牌子。
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树立江苏企业良好形象。督促企业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建立境外安全生产制度。引导企业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的联系,加强境外中资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提高舆情监测和危机处理能力,提升应对境外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国际执法合作的资源,维护海外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中信保海外投资险和省海外投资合作政治风险统一保障平台作用,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