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在国务院指导下,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10多个部门,就高职扩招百万、启动“双高计划”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三教”改革、职业教育活动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等出台政策文件,基本覆盖了《方案》的各个政策领域。作为职业教育排头兵的江苏,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苏教职联﹝2019﹞1号),建立了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通中高职渠道,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等方面亮点纷呈。尽管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
问题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作为“类型教育”还需更大力度推进。目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够,江苏仅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拟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名单”。大学分类评价体系改革尚未同步跟进,应用型高校的资源保障不足,主观上也不够积极。缺乏高质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社会认同,职业教育容易沦为学历教育的一个通道,难以吸引更高素质生源。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不均衡,江苏职教有“高原”,缺“高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企业的利益诉求与院校的定位有差异,导致企业参与积极度不够。尽管国家和江苏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在具体落地时,存在许多操作上的困难。职业院校在争取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自主程度不够。缺乏头部企业的参与,江苏职教难以出现“高峰”。
三、全省不同地区、不同职校、不同专业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部分职业院校和部分专业,发展水平较落后,招生情况非常不乐观,受经济发展、地理区位、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亟待统筹解决。
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一,来源狭窄,流通不畅,后续教师成长和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
五、“1+X”项目推进需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合作。截至目前,技师技工学校仍不能享受教育部门政策扶持,培养生源缺少学历证书,挫伤职业教育的吸引力。“1+X”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教育部门另起炉灶,与人社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有重叠或者交叉的部分,重复建设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具体建议:
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建成总相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动更多优秀职业院校申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保障上推进本科教育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鼓励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加大对与产业接轨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投入,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吸引力,培养的人才比普通本科同样甚至更受欢迎,才能真正成为“类型教育”。
二、尊重公益性和市场性,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落实我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减税、补贴奖励政策,进一步简化“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标准,落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细则,激发企业投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性。此外,职业院校的公益性与企业盈利市场性,目标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冲突矛盾。校企合作平台双方目标设计的分歧、运行模式的摩擦,导致合作度趋低乃至消亡。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协调,加强职业院校与头部企业合作,给予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大的自主性,例如师资队伍流通、学校场地设备使用等。企业将校企合作平台往外省延伸复制时,相关部门能在政策上对职业院校予以同等力度支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兴电信学院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平台市场性的尊重,与头部企业合作,成立独立学院,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创新用人制度,校企两支团队同时培养学生,培养的人才服务于企业上下游,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只有更多优秀职业院校与更多行业头部企业有效合作,江苏职业教育才能从“高原”进一步攀上“高峰”。
三、省级层面积极统筹,帮扶薄弱职业院校。各地、各校、各专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发挥好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职能,甚至招生都非常困难。需要在省级层面统筹考虑,帮助薄弱院校更新专业设置,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提供更科学的课程;将招生纳入统一招生平台;协调省内高质量发展的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结对帮扶。今年出台了《省教育厅关于确定首批结对帮扶职业院校的通知》(苏教职函〔2019〕27号),已经组织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帮扶,后续可以总结可复制经验,全省推广。
四、源头上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决定了当前一般的学校难以培养。在“双师型”教师源头上下功夫,要创新用人机制,打通企业优秀人才进入院校的通道,并制定配套政策保障后续发展和职称评审,吸引优秀人才。进一步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课程的实践比重。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优秀“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兼职“双师型”教师。
五、省级层面整合资源,加强部门合作,更好推进“1+X”项目。对于学历部分,我省已经出台《关于优化全省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有关工作的意见》(苏教职〔2019〕35号),下一步抓落地细则,将符合要求的技师技工学校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或者增挂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校牌,享受教育部门政策支持。对于资格证书部分,省级层面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对职业资格证书认定部分重叠交叉部分进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进一步提升资格证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