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江苏作为一个历史传承文脉非常丰富的地区,孕育了众多传承历史较长、学科较齐全、传人较多、流传较广、传承脉络清晰的地方中医流派,如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山阳医派、金陵医派等。这些中医流派医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写照和城市文化名片。在当前国家着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形势下,挖掘好、传承好、保护好、应用好江苏中医流派,积极推进江苏中医流派时代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弘扬中医特色,促进中医学术发展,又有利于培养人才,造就中医名师名医,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从而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一、江苏中医流派的挖掘保护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全面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汲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以继承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医流派学术传承、临床运用、推广转化的新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进行传统中医流派传承脉络的梳理。如常州市成立了孟河医学研究所,收集历代名家传记214篇,以及传人及后人的访谈、调研,整理孟河医派名医传承信息资料412份,收集整理了一批文献资料和历史实物,梳理清晰的流派传承脉络。二是整理完善传统中医流派学术思想。孟河医派整理专著677部、论文1500余篇,以历代25位孟河医派名家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如孟河医派国际学术论坛、丁甘仁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制作文献记录片《孟河医派》等。吴门医派整理出版了《吴门医派》、《吴中医集》等专著。山阳医派将有关吴鞠通学术论文汇编成册出版发行。三是开展传统中医流派历史文化遗迹的建设。常州市中医医院建成孟河医派博物馆,此馆成为江苏省首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由常州市着力恢复孟河医派历史遗迹和文化风貌,先后完成费伯雄故居、巢谓芳故居、丁甘仁故居的修缮或重建。苏州中医院建立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对吴门医派的历史源流、著名医家、学术成就进行图文展示。淮安市山阳堂国医馆陆续整理山阳医学灿烂的医学文化,邀请优秀的山阳名医走进报社,分享名家妙方、中医常识,把古山阳医派悠久的文化遗产整理出来。四是加大人才传承创新力度。常州市卫计委实施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工程人才计划。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卫生院转型为孟河中医医院,打造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五是加强传统中医医派科学研究。“十二五”以来,常州各医疗医疗机构共开展市级以上有关孟河医派的研究课题20多项。常州市中医医院建成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并被国家中医药局认定为国家孟河医派中药材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南京成立金陵医派中医药研究中心,丁氏痔科、洪氏眼科、随氏儿科、谢氏内科等著名金陵医派都将成立专门的研究室。六是临床应用体现传承效果。研究传统医派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常州市中医医院依托孟河医派在临床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多个诊疗方案在全市基层机构进行技术推广,受到好评。吴门医派临床诊治与用药经验的学术论文屡见报端,如吴门医派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分析和研究推广。研究山阳医派吴鞠通和《温病条辨》的临床思想和用药经验的论文层出不穷。七是加强对传统中医医派的社会宣传。电视连续剧《老中医》的拍摄播出,使孟河医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
问题分析:
二、江苏中医流派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急需统筹规划。医派传承和创新涉及医疗、人才、文化、旅游、养生等,开发与保护应当并重,缺乏对外辐射和影响,须整合各方力量。中医业务主管部门受职责所限,对推进传统医派相关衍生产业发展和文化影响力上无法进行统筹协调。
2、传统医派传承研究还比较零散。特别是对传统中医流派的传播规律、创新特质、文化底蕴、临床技艺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当前,有关中医临床术语规范、诊断疗效标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兴起。但客观上中医诊疗规范化、标准化对流派传承发展具有约束作用,如何妥善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与中医流派特色发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重要课题。
3、各医派之间门派森严,开放融合发展不足。传统中医流派要调查梳理、准确定位,从中找亮点和重点,找个性和共性,经过科学整合和提炼规划,既凝聚成独具特色、彰显魅力的中医药学术流派,又能形成可以发挥强大协作力量的中医学术流派联合体。
4、传统中医流派人才师承培养有待加强。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临床中医名家的培养,涉及教育模式、学术传承、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以及人文素养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待于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改革探索。在中医流派传承发展工作中,规范化、标准化对中医流派特色发挥有所制约,学员学术思想延续性不够、评价使用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问题,学员本职工作中亦无流派传承方面的评价要求。
具体建议:
三、对江苏中医流派发展的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要注重调研,摸清现状,组织力量调研我省传统中医流派传承情况,大力支持对传统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弘扬,擦亮传统中医流派的“金字招牌”,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分析当前传统中医流派的传承创新问题,听取和采纳专家合理意见和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传统医派传承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传统医派传承保护的近期及远期规划制定和政策协调,形成融医疗、科研、人才、旅游、文化、养生等多位一体的传统医派传承保护的格局,把传统医派的传承和保护纳入健康江苏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争取出台《江苏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传统中医流派传承创新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明确全面系统的传统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工程内容,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具体重点任务及责任部门分工;制定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同推进的创新政策;突出彰显地方特色,鼓励建设中医特色小镇;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将传统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工程纳入省市两级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每年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医派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2、加强传承研究、临床应用和特色药物研发。积极与国内权威中医科研机构、知名央企等合作,设立传统医派研究基地、医学研究院,提高研究层次,扩大传统医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完善传统医派的服务网络。发挥各大中医院作为我省中医事业的龙头单位作用,在传统医派特色治疗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中医医术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和可信度,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开展传统医派专项科学研究,建设医派中药饮片特色炮制基地,提高生产标准,完善中药智能配送,切实实现医院中医药制剂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高效率和效益。
3、打造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文化宣传平台。加强实施传承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传统医派传人。建立传统医派基层工作站,培养基层中医青年医师。举办国际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医派传人或弟子,以及国内外医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成立传统医派医师联盟集聚力量。开发多元传统医派文化产品,如今年播出的反映孟河医派的电视剧《老中医》就是很好的尝试。建立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培养新一代中医流派临床名家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中,要以传承人才的培养、使用为核心,既传承学术思想,又产出学术成果,并提高流派的临床疗效。对流派传承人才的评价, 应以流派学术思想的延续和弘扬为主要标准,并在人才的后续使用、考核等方面增加相应的要求。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的选拔方面,也要突出其鲜明学术特色的要求。
4、完善创新、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科研资源,建立健全以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做好在区域之间的协同、中医和中药之间的协同、中医药和中医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推进中医医疗资源的横向和纵向联合,形成强强联合、一体化发展、向基层延伸的态势。促进中医与中药有机的结合,推出一批代表医派学术成就的新药、中药制剂,使中医和中药相互促进,发挥更大的效益。加大中医药在传统文化上的渗透,形成健康向上、群众喜爱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与企业资源、人才、技术保健产品,形成中医药服务的衍生产品、中医文化产品,打造特色的产业链和特色小镇。建设传统医派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打造并形成涵盖食、住、游、购、娱、体验诸要素的文化养生旅游系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开设具有传统医派特色中医诊所和特色名医馆、中医养生馆。大力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和具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以传统医派为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与贸易。积极探索传统医派走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让江苏中医流派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