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未成年人纹身问题涉及家庭教育、校园霸凌、行业监管等众多问题,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毒品、吸烟和上网,越来越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纹身是个人自由,成人纹身无可厚非,但未成年人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对纹身的后果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容易受到一系列难以挽回的伤害。一是造成身心创伤,纹身的过程以及伤口愈合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会对未成年的身心造成创伤,纹身后更会持续影响其读书上学和社交活动;二是容易传染疾病,纹身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相应监管,卫生条件差的容易造成像艾滋病、梅毒和其他细菌感染,未成年人缺乏收入来源,往往多去一些小型的缺乏安全保障的场所纹身,这就更加大了他们受侵害的风险;三是影响将来就业,许多职业如公务员、教师、军人等都会对纹身进行限制,势必影响就业前途。四是难以清洗,纹身的清洗难度很大,不仅清洗时痛苦难忍,更重要的是清洗费用十分昂贵,贫困家庭难以负担,从而对未成年人造成终身不利影响。
问题分析:
尽管少年纹身的危害如此之大,但在我省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中少年纹身的比例却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父母疏于管教。未成年人处于青春期叛逆,家长疏于管教,尤其是苏北地区父母外出打工多,留守在家的少年,交友不慎容易跟风纹身。二是行业缺乏监管。目前纹身业属于美容服务行业,没有纳入医疗行业监管,准入门槛很低,投入少利润大,纹身从业者多,普通纹身价格不高,整个行业方兴未艾,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没有像香烟、网吧等类似的未成年人禁止规定,未成年人很容易沦为利欲熏心者的赚钱工具。三是不当的社会宣传。青少年喜欢潮流文化,追求个性张扬,崇拜权力和虚荣,社会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如暴力电影、时尚模特、服装广告等对未成年人跟风纹身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四是校园霸凌的影响。少年纹身和校园霸凌有很大的关系,纹身意味着有某个黑道组织的庇佑,会减少受人欺负的可能;相反,不纹身则更容易遭受校园霸凌,所以校园霸凌越多的地方,少年纹身也越多。
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未成年人纹身问题的原因很多,涉及家庭教育、行业监管、社会宣传、校园霸凌等许多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合各方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纹身问题的发生。
一是要加强政府对纹身行业的监管。防范未成年人纹身问题发生,最关键的是要将“纹身”纳入立法程序,将政府对纹身行业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建议在修改《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时,将“禁止为未成年人纹身”写入条例,要求纹身经营者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止的明显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纹身行业的监管,联合团委等未成年人保护部门开展未成年纹身问题的调研和监管。
二是要加强学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防范未成年纹身的重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纹身”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对未成年学生加强相应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少年纹身的害处,提高防范意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督促学校将“纹身”纳入学校校容校风整治的内容,将“禁止未成年人纹身”写入校园纪律和校园规章制度之中,便于未成年学生遵照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联合公安等加强对校园霸凌的治理,尤其要求加强对农村地区、城市郊区学校校园霸凌的治理,打击校园霸凌团伙,扫除校园纹身的黑势力土壤。
三是要加强媒体对未成年纹身问题的宣传。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未成年纹身危害性的宣传,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新闻广电部门要强化对各类媒体的监管,要将未成年纹身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常规自我审查要求,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进行自我筛查过滤,对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纹身的传播内容及时进行纠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电商服装模特纹身图片的监管,有纹身内容的图片应注明“未成年人不宜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