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1005 关于加快推进江苏医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
日期:2020-01-17 提案者:虞鹤鸣等10人

调研情况:

2019年鼓楼医院采购了第二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江苏省中医院也采购了一台;两家医院还商定在同一天分别用机器人为病人实施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应。2017年本人曾参观几家医院的手术室,现场目睹了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2018年,本人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医生技能培训室接触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有机会亲自上机体验了一番,颇有感触。又如,苏北人民医院采购了沃森辅助诊疗系统,许多医院尤其是大医院也都有类似的举措,如我院采购的放疗系统就超过3千万元人民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新技术、新系统、电子病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医院等随之而来,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智慧医疗系统的先进性、便捷性和对临床诊疗的促进、对广大患者的帮助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等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医疗及健康服务的发展。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由医生控制系统、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机械臂三部分组成,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预示着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来临。它有三个关键核心技术:可自由运动的手臂腕部Endo Wrist、3D高清影像技术、主控台的人机交互设计。2014年,第四代达芬奇Xi系统推出,灵活度、精准度、成像清晰度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广泛适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几乎没有手术禁区,可以使“外科医生的手无限放大”,灵活、精确、可操控、更小的创伤、更大的适用范围、更理想的手术视野、更好的手术效果等,追求外科卓越。

目前,全世界累计安装达芬奇系统5000多台,其中大部分在美国,只要是略具规模的医院,都已配备;全球共完成手术量600万例。而中国只有135台,手术量11.5万例,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该项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影响智慧医疗的推进,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

问题分析:

 一、国家把控过严,认证准入困难。在我国,手术机器人属于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需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准入很严。须经市、省、国家卫健委逐级审批,周期较长,甚至需要几年。各家医院需自行申报,且需承担认证的任务,对于繁琐的认证过程往往力不从心。而国外大多采用企业管理模式,有专门的团队跟进,效率较高。

二、价格昂贵,耗材及维护费用很高。一台达芬奇外科手术设备美国本土的销售价格为60--250万美元,由于垄断,卖到国内的价格在2000--2500万人民币。此外,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需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面,每条机械臂使用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机械臂的价格在美国700--3200美元,国内大概每条10万人民币,单次手术耗材一套则达到2--4万元。该设备每年的维护价格在10--17万美元之间。价格太贵,普通老百姓使用不起。医院也用不起。

三、医保不能报销,病人负担过重。由于医用机器人属于新技术引进项目,价格昂贵,耗材也贵,手术价格比传统手术高出2-3万元。目前属于自费项目,医保不予报销,这极大地限制了病人的选择,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四、自主研发迟滞,亟待奋起直追。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基础研究、科研创新、新技术、新材料、软件开发、管理效能等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亟需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亟待奋起直追。本人曾与国内一位研发脑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有同感,这家公司就落户在南京徐庄软件园。

具体建议:

一、加快智能医疗系统在江苏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引进、推广、开发智能医疗系统,在科研课题、项目开发、资金、医保准入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向智能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信息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目标。智慧医疗并非简单的医院信息化或卫生信息化,凡是与智能化医疗、健康管理、应用、服务有关的,都属于智慧医疗范畴,它更多的强调共享、交互、便捷、惠民。

二、尽快建立江苏医疗大数据,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病历平台库。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基于HIS、LIS、PACS、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等在医疗服务、诊疗流程、临床路径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我省利用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尽快建立江苏医疗大数据,打造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保系统之间的互动,实现医疗数据互联共享,实现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我省百姓提供智能化医疗保健,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共享与协同,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三、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创新,大力开发江苏人工医疗智能系统。仍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医疗新技术、新药研发、大型医疗设备等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设备、药品、智能医疗系统等还需向国外购买,价格十分昂贵,使得我国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医疗资金压力更大,我省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更加沉重。江苏作为经济和文化大省,应率先实践,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尤其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开发出江苏的人工医疗智能系统,以期更好地为江苏人民服务,为全国人民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实惠、安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