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068 关于加快我省“瞪羚企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瞪羚企业是指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它们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对于形成区域经济新业态、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十分重要。截至2017年底,江苏共有“瞪羚企业”591家,主要分布于软件信息、工业制造、科技服务等领域。

问题分析:

我省“瞪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如下的共性问题。

1.融资能力不足。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的快速扩张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应加大。由于资产配置普遍轻资产化而缺乏抵押且现金流不稳定,银行资金融出的意愿往往不高。尽管一些银行也开设了专利质押服务,但因价值评估难度大且容易被模仿,也限制了银行资金融出的规模。此外,直接融资就更为困难,以苏南自创区183家“瞪羚企业”为例,仅有46家在国内外各类板块上市,上市率为25%,且其中31家为再融资功能较弱的新三板上市。

2.硬件投入能力不足。随业务的快速增长,企业对于创新与生产设备设施的需求亦同步增长。由于自身资金“造血”能力不足以及外部资金融入渠道狭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都面临设备设施资源短缺问题,平均固定资产在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都不足10%。尽管江苏学研机构科研设备丰富,但因条块分割及科教资源开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还存在着大型科研设施设备共享不足等问题。

3.吸纳人才能力不足。业务与规模的快速扩张引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缺乏高级研发、高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地方上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该阶段的财力限制,企业往往无力拨出较多经费进行人才培养,且培养过程缓慢,所提供的薪酬待遇和保障机制对于高素质人才也缺乏吸引力。“招才难、留才难,高端人才引进更难”已成为大多“瞪羚企业”面临的困境。

4.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足。江苏工业领域的“瞪羚企业”,大都取得了一些技术创新成果。尽管它们也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往往既缺乏经验,也缺乏知识。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更是空白。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

1. 完善顶层设计,助力瞪羚企业科学发展。《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拥有扶持政策的高新区其“瞪羚企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扶持政策的高新区。鉴于江苏仍有社区市未出台“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尽快在省级层面借鉴重庆、山东、杭州等省市的政策经验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及政策框架,以便于各地参照落地推行。

2.夯实科技银行运行,助力纾解瞪羚企业融资难。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四大国有银行及江苏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在省内各市均设有科技支行。有关银行应完善科技支行运行机制,制订专门的考核办法,引导科技支行与科技创新产业同频共振,提高匹配度。推动省级投资平台与地方银行发起、民营资本参与,设立兼顾科技与金融特点、具有独立法人的专业科技银行,主要集中于高科技园区内运作,通过政策支持及运营制度设计,规制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成为其核心业务。

3.推进金融创新,拓展瞪羚企业融资渠道。股权众筹是一种三方参与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众筹平台是其核心,两端桥接着投资人与项目发起人。股权众筹可降低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促进民间资本与中小科技企业对接。借鉴国内外股权众筹多年运作经验,积极开展众筹平台建设,争取以企业科技产品开发为导向的股权众筹在江苏先行试点。为鼓励民间投资,借鉴美国做法,个人一定额度的天使投资发生损失,可在个人所得税中进行一定冲销。

4.用好“科技创新券”,助力瞪羚企业创新投入。目前,江苏科技创新券主要用于科技咨询、分析测试及科技信息和科技创业服务。鉴于创新所涉内容面广量大,要逐步扩展创新券使用范围至企业技术成果转让、研发设备添置、知识产权申报、工业设计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江苏科技创新券限于省内通用通兑,考虑到提升创新券使用效力,学习京津冀及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经验,扩展使用区域,逐步实现跨省通用通兑;完善科技创新券管理模式。科技创新券使用和管理已实现了电子化,建设统一的科技创新券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券申报管理流程信息化,且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

5. 创新招才政策,助力“瞪羚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实施中小科技企业英才计划,从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为“瞪羚企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通制约人才招引的最后一公里,助力“瞪羚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此外,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共享”新机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允许一位专业人才可由多个供职单位缴纳五险一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中小科技企业兼职。

6、助力瞪羚企业构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引导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及社会服务机构为瞪羚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