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环境产业,是保障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环境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过去几年,许多省市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例如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263”专项行动,部分领域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行动过程中,管理机制和水平跟不上城市扩张速度的问题逐步显现,现行管理体制、体系难以全面适应新时代、新时期大中城市的城市环境管理的工作要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协同配合不够。跨部门监管尚未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多头管理和监管空白并存。在市区分工、属地管理的体制下,各区自成一体,管理一定程度上各自为阵,环境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且执行的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不一。
(二)业务街接不畅。在分级管控的管理体系下,业务环节不能有效衔接、作业流程不够优化,总体运作效率有待提高。
(三)经费投入不足。在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形势下,垃圾收运处置相关设施、设备都有待新建和购置,但投入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历史欠账较多。费投入不足。在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形势下,垃圾收运处置相关设施、设备都有待新建和购置,但投入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历史欠账较多。
(四)改制不够彻底。政府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尚未彻底完成,已改制单位遗留问题较多,监管难以充分落实,改制后企业环境服务达不到新的城市环境标准和要求。
二、先进城市环境产业运营的成功经验
杭州、上海两市在城市环境产业发展起步早,依托市属国资企业环境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成功完成了世博会、G20峰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城市环境保障任务。主要做法有: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为引领。杭州、上海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上的核心主导作用,推进市级层面统筹,实现环境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运作、统一标准、统一考评”。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监管者,不断完善以目标体系、评价体系、责任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为核心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和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国企为主体,授权经营为核心。以市属国企为主体,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价格体系,是杭州、上海的成功经验。在城市环境产业发展初期放开市场,普遍出现后期运营问题,影响城市保供;吸取相关经验教训后,两市对城市环境、环卫公益类设施项目改为直接授权,由当地国企负责运营,确保全面可控。
以一体化运作,产业齐全为方向。一体运作包括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一体化和设施建设、运营一体化。首中末一体化可以实行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降低各个环节沟通衔接的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使财政投入的效果最优化。建设运营一体化有利于加强集约化运作,避免了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脱节,提高技术方案与运营方案的街接紧密度,有利于后续设运作,产业齐全为方向。一体运作包括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一体化和设施建设、运营一体化。首中末一体化可以实行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降低各个环节沟通衔接的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使财政投入的效果最优化。建设运营一体化有利于加强集约化运作,避免了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脱节,提高技术方案与运营方案的街接紧密度,有利于后续设施运营的顺利实施。
三、高质量推进城市环境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经对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调研,建议在国有资本管理体系下,以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和提升运营能力为导向,以市属国有企业为主体,整合相关环境资产资源,建立以其主导的环境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体系,推进城市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统合资源,实现产业运作平台化。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属平台投融资和建设管理优势,有利于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迅速补齐环卫设施建设的短板。同时,统一运营、集中管理,能高度契合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并由此推动城市环境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和环境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议借鉴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的市级环境集团运作模式,组建一体化的市级环境综合平台,赋予核心运营主体地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推进全市存量和在建环境、环卫设施资产集中管理,交由市级环境平台统一运营,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运作、统一标准、统一考评。
(二)政企分开,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首先,强化政府监管,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转变角色、完善监管体系,不再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次,市级国资环境平台全面承接各项环境管理服务业务,在功能定位和企业使命上,突出城市安全运营和环境保障职能,强化业务运营的公益性特征,成为政府可信赖的环境服务机构。最后,加快推进事改企工作,以当地国企为平企分开,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首先,强化政府监管,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转变角色、完善监管体系,不再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次,市级国资环境平台全面承接各项环境管理服务业务,在功能定位和企业使命上,突出城市安全运营和环境保障职能,强化业务运营的公益性特征,成为政府可信赖的环境服务机构。最后,加快推进事改企工作,以当地国企为平台整合市级环境资产资源,实行集中运营和管理;对相关人员通过双向选择实施分流,愿意进入企业的给予政策框架内补偿,不愿意进入企业的,可在原体系内采取托管方式予以妥善安置。 (三)培育产业,实现行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城市环境产业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根据城市管理需求,拓展业务领域,形成以当地国企为主体、产学研合为载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努力开拓并逐步辐射周边环境市场,对成功经验模式实施推广与复制,实现资本、技术与管理等一体化输出。
(四)瞄准时机,适时推进环境产业上市。借鉴杭州、上海等市经验,根据产业链发展情况,紧抓国企改革和行业发展机遇,在保持国有绝对控制力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上市路径,适时构造上市主体,不断提高全市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新的贡献,形成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