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她开创了中国现代女子的高等教育:抗日战争后,她参加了世界和平组织联合国的成立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解放后,她历任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先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江苏省副省长:省民进主委、省妇联副主席、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会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第五、第六届政协常委,并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吴贻芳以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在担任省教育厅长和副省长期间,对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教育、独生子女教育、改革中学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选派留学生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一九七七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妇女校友会投予她“智慧女神奖”。吴贻芳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问题分析:
青云巷小学坐落在鼓楼区傅厚岗社区,吴贻芳故居坐落于傅厚岗15号,与青云巷小学毗邻。目前,青云巷小学在传承吴贻芳教育思想的进程中,因“名不正”而受到许多困扰:
一是需要进一步更好地传承吴贻芳教育思想。吴贻芳作为教育精英、名家,既有多年的领导历练,也有长期的教育实践,倡导的“发展全人教育,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以及“求‘真学问’与‘活学问”“爱国爱生智慧厚生,因材施教成德达材”等教育思想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值得挖掘、传承和发展。
二是需要进一步扩大民国文化的影响力。学校坐落在鼓楼区傅厚岗社区。这里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从八路军办事处到民政府外交部,法国、缅甸、荷兰等大使馆;文化教育名流张伯苓、吴贻芳、匡亚明、艾伟、徐悲鸿、傅抱石、钱松品、陈白尘等宅居无不展示着这里的底蕴文萃、钟灵毓秀。吴贻芳故居恰好坐落其中,而且她长期生活、工作在鼓楼,以她的名字命名青云巷小学有助于扩大民国文化在鼓楼,甚至南京的影响力。
三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名人的知名度。以名人命名学校,历史上和中外都有先例,如苏州的叶圣陶小学。吴贻芳不仅是教育名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党外人士,特别是曾任民进江苏省委的第一任主委,在广大民进会员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更名后,会进一步扩大名人知名度。
四是需要学校的“名实相符”。目前,青云巷小学在开展大量的与吴贻芳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全校老师认真学习了《吴贻芳》(永远的吴贻芳》《吴贻芳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等,了解了教育家吴贻芳的生平及伟大成就,并一致感受到吴贻芳的思想确实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资源。开展的“贻芳教学节”活动一直在坚持,还建设了贻芳文化墙,供师生敬仰与学习。
学校的更名计划得到了傅厚岗社区的支持,计划由傅厚岗社区的社会贤达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尚荣所长,青云巷小学名誉校长、广厦置业集团沈长明董事长向相关部门发出倡议,等等。
具体建议:
将青云巷小学更名为南京市吴贻芳小学的几点建议:
1、建议相关单位或部门专题研究“青云巷小学更名为南京市吴贻芳小学”一事,基于上述四条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青云巷小学的更名。
2.提升吴贻芳小学的硬件。筹划校园改造,进一步提升办
学条件,打造图书馆及报告厅等,将学校建成具有吴贻芳思想印迹的现代学校。促成吴贻芳故居成为吴贻芳展览馆,并作为学校师生活动的基地。
3、丰富吴贻芳小学的内涵。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吴贻芳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整体设计。吸收践行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和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做全国首家传承与实践吴贻芳教育思想的鲜活样本学校。将吴贻芳先生高尚的品质、丰厚的思想、赤诚的教育情怀浓缩于“贻芳”——贻大爱,芬芳满人间。用“贻芳”作为学校校训,激励、指引师生的成长,进-步提炼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号召全体教师像吴贻芳那样做老师,做吴贻芳式教师,评选“贻芳教师”,推动队伍建设。以吴贻芳的教育思想深化小班化教育,体现“厚生”的教育思想,坚持小班化教育。把青云巷小学建成一个 “爱的家庭”,将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