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动力源。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江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江苏民营企业的规模全国领先并形成了较强创新力,开始深度转型,形成一批质量较高民营优秀企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创造税收、增加就业、拉动内需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难(信贷困难)、融资贵(成本过高)、融资烦(手续烦琐)”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建议:
1、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征信担保制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板块实施,逐步完善”思路,由省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制定出台民营企业信用建立及征信的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民营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纳税、信贷、财务等情况实施全程掌控,督促和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立业,更好塑造民营企业形象。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征信共享机制,以信用为资源形成与金融机构、法院、相关职能部门合用共享的信用数据交换机制,强化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建档和共用。提高民营企业信息对称度,助推民营企业减少失信行为。加强民营企业信用资源运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协调、帮助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借助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同时金融机构要以民企信用资源作为贷款的重要因素,使其能及时贷到款,改善银行不敢贷的问题。
2、创新融资平台优化融资投放结构。搭建政府、驻省银行金融机构、全省辖区民营企业等多方参与、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载体平台,建议可由省发改委(经信委)、省金融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政企座谈会,通报相关情况,传递相关信息,解决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对接、资源不对口的问题。根据企业投融资意愿分类建立民营企业信贷库和有潜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名册,组建成立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发展联盟,提供给驻省银行金融机构,确保银行金融对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服务、滚动融资。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融资体系,加快融资产品方式改革,创新“仓单质押”、“专利权质押”贷款等融资品种,探索“银团贷款”、“风险融资”等融资办法,发挥新兴融资渠道便利作用,根据民营企业不同需求,为其量身订做金融产品,提供结算、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全方位的金融套餐服务。
3、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企业过桥资金”互助平台用以解决过桥资金企业的还贷转贷问题。以各市、区、县地方政府特别是各级工商业联合会牵头组织,整合金融机构及有富余资金的企业建立“企业过桥资金”的互助资金平台。近几年,企业为能及时还转贷前的到期贷款,不惜借用高利贷作为转贷的过桥资金,但是银行转贷因为流程等等原因不能按时转贷,所以企业就会在还高利贷的重压下,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使得资金链断裂从而彻底压垮企业。运用互助平台就可以用合理利率安全度过转贷时期,从而使企业健康且持续发展。
4、建立“产业专项基金”用以解决银行贷不了的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的资金问题。由地方政府牵头并吸纳相关国企,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和国家的扶持资金等多方面资本,成立“产业基金”。该基金专项对难以在银行贷款但又是有发展前途的科创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一方面解决了科创企业的前期资金困难问题,又能通过股权投资的资源有效结合对企业的经营完善,战略定位,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健康发展。
5、银行贷款还贷周期需要延长至三年。目前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周期一般都是一年,以一年为例,放贷后资金在帐户停留时间及提前准备还贷,实际有效利用资金只有10个月左右,无形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20%左右,因为周期短企业负责人要花精力不断地忙于应付贷款与还贷,再贷等手续,不能全身心无后顾之忧地进行生产经营,继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强烈建议银行将贷款周期由短期一年改为三年以上。另外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有时会产生对企业的误解,一有风吹草动就抽贷,希望银行能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共同发展的意识,支持企业能稳步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各项事业更好地有序发展。
6、调整贷款结构。当前,以江苏为例,2017年民营经济实现GDP占全省GDP比重达55.4%。截止2018年9月,江苏民营企业实现GDP占全省GDP比重达55%,而国营企业GDP占全省GDP比重只达到45%,但民营企业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33.37%,贷款和GDP占比为60.6%,国有企业贷款额则占贷款总额高达54%,贷款和GDP占比为120%。根据当前经济情况,为能更好发展民企经济,希望能把民企的贷款占比进一步提高,使民企的GDP与贷款占比能达到为80%左右,从结构上调整比例不对称的矛盾。
7、切实降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一些与银行有较长合作关系、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民营企业及初创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应根据人民银行实施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放款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等政策,考虑给予优惠利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对全省所有城乡民营创业贷款申请人,实行“城乡共享”的创业贷款政策,农民进城创业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他人员到农村从事涉农项目的,可申请农民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一定贷款贴息补贴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