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379 规范江苏省道地药材种植 提高本土中药材基地化建设水平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徐雯

调研情况:

一、道地药材基本情况

经过相关人员实地调研和业界人士收集到的资料统计,江苏省野生中药资源种类较丰富,但资源蕴藏量较少。在1600余种中药资源中,除了少数由外地引种、试种的家种中药资源外,绝大部分见有野生。本省道地、野生、大宗中药资源有30余种:银杏、苏薄荷、白首乌、太子参、白菊花、薏苡仁、茅苍术、夏枯草、百合、蟾酥、浙贝母、延胡索、珍珠、女贞子、野马追、明党参、番红花、半夏、丹参、白花蛇舌草、荆芥、芡实、板蓝根、蜈蚣、土鳖虫、白僵蚕、鳖甲、龟甲、玉竹、蒲黄、桔梗、杜仲、兴化莳萝、芦荟、三棱、玫瑰花、乌梢蛇等。

二、江苏省道地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药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滞后

2、种植采收加工缺少规范性

3、野生中药资源急剧减少

问题分析:

二、江苏省道地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药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滞后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缺乏对种植中药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光合速率、养分分配、根系生理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还未进行深入研究。除太子参等部分道地药材有过相关研究外,大多数药材种植仍处于经验性阶段,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供药农使用。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中药材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工艺不科学,导致种植中药材加工停留在粗加工上,阻碍了种植中药材进步和效益。传统的生产经验使得中药材品种退化、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降低;存在卖原料药多,粗加工产品多,而高科技、精加工的产品少,资源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难以大幅度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制约了种植中药材需求向多方面发展,影响种植中药材的产业效益。

2、种植采收加工缺少规范性

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相对较小,种植面积分散,无法进行系统管理,造成了管理的困难。种植分散使技术指导不能及时到位,继而产生种植过程不规范、采收不科学等问题。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每一个环节的规范程度,都会影响其药效和市场需求。每种药材都要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和加工,并按标准检测,才能保证其质量。例如在晒干和保存中药材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硫磺熏蒸,就会造成部分二氧化硫残留,导致产品质量低劣。但是目前,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残留及滥用农药等问题重视程度仍有不足。

3、野生中药资源急剧减少

长期以来,由于对中药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中药资源迅速减少,部分种类面临稀有濒危和灭绝的危险,有的品质下降。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一是有些地区对中药资源进行掠夺式采收或捕猎,造成野生资源量的大幅度下降,如丘陵山区的七叶一枝花、徐长聊、茅苍术、春柴胡等;二是农业资源开发大规模进行,荒草地的开垦,围湖围滩造田,森林的不合理砍伐,以及由此带来土地功能的改变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造成中药资源赖以生长的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危及野生植、动物资源的生长繁衍,导致资源量的迅速减少,甚至处于濒危状态,如京三棱、蒲黄、三泰地区的半夏、沿海滩涂的珊瑚菜等;三是丘陵山区大规模开发,发展经济林、果、茶、开山采石,使中药资源生长栖息地逐年缩小,资源量下降,甚至部分物种流失,如茅苍术、白及等。

具体建议:

1、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种植

要确保实现我省种植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现有水平上提升和优化,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选择一批适宜的道地药材品种,以规范化基地化种植为重点,以国内外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科研开发为支持,加快中药材种植向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保证药材质量,提高种植收益。

2、成立专业组织或协会,完善中药种植服务网络

专业协会是整个中药材种植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推动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建议成立江苏省种植中药材协会,负责对中药材生产的行业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种植技术、质量管理、供求信息、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同时组织协会会员研究、分析、预测中药材市场行情,加强对中药材开发的宏观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等。

3、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要切实加强种植中药材专业队伍建设,依托科研和教学单位,培养药材种植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专家、科技人员密切协作,围绕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品种驯化、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无污染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研究总结出相关规范化种植技术,提升种植中药材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加强种植中药材质量检测

通过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初加工技术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培训,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使种植中药材达到安全有效。同时应研究建立药材品种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如指纹图谱等;加强中药材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检测,建立中药材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并完善有地方特色的药材质量标准;完善科学监测体系,对病虫害的发生要有预见性,把握病虫害控制的最佳时机,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阻止、扼杀病虫害的爆发。

5、加强引种与驯化研究,增加适宜发展品种

由于自然资源有限,采挖无度极易导致药源枯竭,难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强对药材的引种与驯化研究,加强对中药材的人工繁育、优良种质选育、野生转家种研究。

6、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但江苏人多地少,因此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和专家的共识。林下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树龄小的,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阳生植物,如板蓝根、菊花等;树龄较大的,则必须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的阴生植物,如半夏、大青叶、蒲公英等。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景观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