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404 关于设立"居家养老时间银行"、开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
日期:2019-01-14 提案者:杨晓勤

调研情况:

在镇江和南京进行了调研。

问题分析:

当前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明显,失能人口增长迅速,空巢老人现象突出。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达1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今年全省百岁以上老人达6026人。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面对老年化浪潮,研究开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养老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十分必要。

一、设立“助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提出及探索

“时间银行”的概念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在46岁时经历了一次大面积心肌梗塞,这让他对重新理解了互助的概念,创新推出“时间银行”模式: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23个国家的300多个社区积极推行“时间银行”模式。台湾地区基层社区也普遍运用。

20 世纪90 年代,“时间银行”进入我国。1998年,上海市虹口区晋阳社区居委会创立“时间储存式为老人服务模式”,组织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非健康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以换取未来其他低龄健康老人对服务者自身的生活照料服务时间。这也是中国“时间银行”发展至今的主要模式——“助老服务时间银行”: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空巢等困难老人,保障服务者年老时领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困境。

近年来,上海、北京、成都、南京等各地都在推行“时间银行”模式。南京市2014年开始,探索“时间银行”志愿者管理模式,目前互助志愿者已有5000多人。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二、“助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行的显著特点

一是一种有偿的志愿服务载体。其实质是以“时间货币”为表征的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

二是普遍应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养老者居家就可以享受,深受基层养老者的欢迎。

三是一种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实现服务者、服务对象和社区三方共赢的效果。

四是能兑换物品和现金。志愿者在“时间银行”“存储”志愿服务时间,可在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南京市已作有益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一家非政府组织具体承接执行,在运行模式上参照商业银行运作理念,通过相应的存、取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志愿者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提供服务,以及获取一定物质回馈。该项目已经与实体银行合作,并共同发行联名卡,开放部分功能专门用于时间“存储”,志愿服务70%时间存款可以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以兑换生活物品、10%可以兑换现金补助。

具体建议:

三、关于设立“助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建议

1.开展“居家养老时间银行”试点。建议由省民政厅牵头,本着“互助、公平、持续”的原则,在南京探索的基础上,选择试点城市,再逐步推开。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组织具体执行,在运行模式上参照商业银行运作理念,通过相应的存、取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志愿者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提供服务,保证模式良性运行。

2.实行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建议由基层各级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推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主动寻求社区内外的各种力量为互助养老的发展和设施完善提供服务,将社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服务设施,纳入社区统一协调使用,适时向居民开放,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驻共建、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3.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有机融合。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使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相互融合。建议由地方政法委牵头,文明办、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党建引领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