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逐年攀升的数据表明: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素质的严重问题。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列出高考体检视力受限标准及受限专业,包括飞行技术、航海技术、侦察、海洋科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空中乘务及军事院校等专业60余类。众多专业无法满足招生名额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这无疑给我国人才战略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到关乎国家安全等重要岗位人才储备的质量和数量。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特别强调要重视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并对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2017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江苏省学生总体近视率为75.4%,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江苏小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达30%到40%,初中毕业生过半,高中生、大学生近视率达80%到90%,青少年近视情况十分严峻。国家疾控中心调查发现,不良教室照明环境是造成学生视力下降和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长期处于不符合要求的不良照明环境下学习势必引发近视。我国学校教室照明大都采用传统灯具,这些灯具存在照度低、频闪、次声波、汞污染、眩光、蓝光、显色指数过低等危害,严重威胁到学生的眼睛、大脑及身心健康。
问题分析:
传统灯具存在的危害情况如下:
1、黑板表面和课桌表面“照度”普遍偏低;教室照明布光不科学,环境光不均匀,黑板未设局部照明灯。学生长期处于昏暗的光线下学习,部分学生看不清黑板均会导致视力下降。
2、“频闪”危害严重。荧光灯的频闪是由镇流器产生,每秒会出现50次的“频闪”;普通LED灯具的电源设计方案不合理或为节省成本减配零部件都会造成频闪。频闪的光生物危害极其严重,易引发视力下降、头痛、诱发癫痫、刺激潜在自闭行为。
3、“次声波危害”严重。荧光灯使用的电子镇流器发出的高频震动会产生次声波,对人的大脑及神经产生强烈性刺激,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厌学。
4、“汞污染”危害严重。荧光灯内充满汞(水银)蒸气,当灯体老旧后密封不严,会缓慢向空气中释放汞离子;当荧光灯管破损时,汞离子会直接向环境中泄漏。不仅破坏环境,还会使人慢性中毒,引起头痛、肢体麻木、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等症状。
5、“眩光”危害严重。荧光灯和普通LED灯具由于光源亮度、位置或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产生眩光。人眼长期接触眩光会引发视疲劳、视力降低,导致近视、散光,甚至失明。
6、蓝光危害严重。普通LED灯具有蓝光危害,蓝光能穿透人眼角膜和晶状体,增加黄斑部病变,引发白内障等眼疾。
7、光源显色指数过低。大部分教室采用的荧光灯显色指数在70左右(国标:不宜小于80),造成颜色失真,特别是在美术、化学等专业教室,低显指影响眼晴对于物体色彩的正确判别,久而久之会造成色盲色弱等的视力问题。
2011年0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该标准规定了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应达到300勒克斯,黑板平均照度应达到500勒克斯,功率密度为11瓦/平方米,目标值为9瓦/平方米,照度均度大于0.7。目前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以及浙江省三门县的主要中小学校以及合肥、芜湖、富锦、鹤岗、牡丹江、厦门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教室使用了达标的灯具产品。国内绝大部分学校教室都是采用荧光灯和普通LED灯,甚至在落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室是采用无罩的裸灯,未能解决达标问题。佳木斯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通过对教室光安全环境建设前后对比分析,认为教室进行光安全环境建设之后,学生近视患病率从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下降到每年上升0.02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攀升的局面。
针对目前学校照明存在的严重问题,结合其他省份在教室光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关心下一代和国民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按照201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将江苏省内所有学校的教室按照光环境达标标准进行系统规划布局和建设。
具体建议:
1、希望省委省政府,将改造我省校园照明环境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办。由省教育厅牵头相关部门,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江苏省校园照明环境建设,制定江苏省校园照明三年改造计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对省内学校进行分期改造。有条件学校自行完成改造,在1-3年内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要在建设设计时按国标要求设定验收标准。
2、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教育厅等部门紧密配合,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展校园教室采光和照明检测工作,对全省教室照明现状进行整体情况摸底排查,切实掌握我省中小学教育照明达标情况第一手资料信息,并根据情况制订改造实施规划。
3、要求使用符合《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要求的照明产品,且能耗标准小于11瓦/平方米,五年照度维持值不低于90%,产品质保不低于5年;同时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2017年颁布的《普通照明用LED产品光辐射安全要求》(GB/T 34034-2017)和《 普通照明用LED产品光辐射安全测量方法》(GB/T 34075-2017)两项标准;取得国际标准CB、欧盟标准CE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CC标准认证;为支持民族产业发展,产品核心部件应采用自主品牌专利设计。
4、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生产的LED教室照明产品护眼效果显著,更兼具节能、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因此建议在全省校园教室普及使用,以达到健康、增效、节能的作用。
历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安全校园照明环境的打造,相信通过精心组织、系统推进,在三到五年内即可解决全省学校教室照明环境问题,大幅降低我省青少年近视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