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477 关于提升江苏省县级医院肿瘤诊疗康复水平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提案者:王磊

调研情况:

肿瘤已经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按2018年2月发布数据,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中国每天有1万多人诊断新发癌症,每天有7000多人死于癌症。江苏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4.96/10万,死亡率达201.72/10万,占据了全部死亡人数的1/3,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政府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根据习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纲要,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到79岁,而目前影响寿命最重要的因素首位就是恶性肿瘤。

江苏省人口数量,据各地市统计局上报,2017年末江苏地区常驻人口将近8029.3万人,其中常驻县级的人口数量将近50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2.5%,其中盐城,扬州,宿迁市的县级人口占到城市常驻人口的70%以上,而徐州,南通,泰州和连云港市的县级常驻人口更是占到该城市常驻人口的80%以上。按照恶性肿瘤发病率304.96/10万来计算,江苏县级医院每年有将近15万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人需要得到有效及时的诊治,存活蓄积肿瘤患者接近百万也需要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延长生命,减少痛苦,临终关怀。 

问题分析: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县城内就诊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全面形成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民生和民意,因此,提升县级医院的肿瘤诊治水平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和治疗药物的不断提升,肿瘤的诊疗已经有了极大突破。2011年,源于美国医学界的‘精准医学’概念诞生,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从此引领了肿瘤诊疗的新时代。由于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诞生,肿瘤患者早诊早治,使得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大大延长,许多肿瘤变成慢性病,回到县医院进行肿瘤康复治疗变得需求巨大。    

近年来,中国的肿瘤诊疗水平,尤其是江苏作为发达省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城市和县城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众多的县级医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和问题,造成临床诊疗和康复上的困境。医疗资源的不对称和不均衡 据数据显示,中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呈“倒三角”结构。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的不对称导致了看病难。江苏省的县级医院,尤其是县综合性医院和县中医院,虽然从病床数量来看,规模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仍需改善,其中对于肿瘤这一病种的诊治与需求的矛盾就更为明显。大多数县医院,面对肿瘤的诊治有两大短板,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诊断水平不足,导致很多患者在早期无法被确诊,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治疗模式单一,依然是“化疗”一招行走天下,殊不知,肿瘤的治疗早已进入“精准医疗”和“多学科诊治”的时代。 

人才的缺乏和流失 县级医院普遍面临三难:难招人、难留人、难成才。优秀的医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大城市,县级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在收入与自我价值上的差距极大影响了人才的流向;再加上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不少能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又被”吸“走了,造成医院人才技术梯队的断层,影响了诊疗水平。医保政策有待于优化 县级医院转诊制度不完善,自然导致病人选择大医院就医,县级转诊把关阻力很大,又推动了大医院的扩张;大医院占用了大量的医保和居民医保基金,医保或农保部门反过来挤压县级医院医保预算额度,县级医院有些医保能看的病因为限费,也只有逆向选择、推诿,导致恶性循环。2017年针对36个参与国家重点药品谈判的品种,江苏省人社厅将其中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纳入医保特药管理范围,并对其支付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实行医保特药的“三定”管理[苏人社(2013)278号],即特药使用实行定医疗机构,定责任医师,定零售药店管理。江苏全省范围内县级医院,有医保定点的责任医生凤毛麟角,导致患者不得不去大医院就诊。而没有条件去大医院的患者,只能享受低级的治疗方案,享受不到国家谈判带给肿瘤患者的福利。 在肿瘤的诊疗上缺乏一体化解决的方案 肿瘤的诊疗有其特殊性和规范性,从诊断、治疗到康复,期间涉及影像、病理、外科手术、基因检测、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康复支持等一系列环节,缺一不可。肿瘤患者“迷信“大医院,其根源就在于大医院能提供优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而这正是县级医院的短板。 

具体建议:

江苏省卫健委增加对县级医院的财政投入,设立癌症治疗的专项基金:   

增加财政投入用于县级医院肿瘤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包括协助县级医院创建肿瘤科,提高肿瘤科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增加肿瘤诊治需要的医疗设备和耗材等。推动建立区域肿瘤检测中心,在分子病理检测,组织活检检测方面提高诊断能力,帮助县级医院进行分子病理诊断,以解决县级医院肿瘤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建设医联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医疗资源共享,上下互联,一方面硬件共享支持和建设,一方面软件提升,比如:诊疗技术的提升。同时,上级医院和医生对医联体医院技术和资源支持同时,他们回报是什么?下级医院输送患者收益是什么?那么,上下级医院的利益分层也很重要。

吸引高层次人才回流: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职称评定方面,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 在专业方面,县级医院是保障“大病不出县“的最后屏障,可以通过建立医联体医院的对口帮扶和培训机制,提升专业水平,肿瘤专科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强,能独当一面,这些都为优秀人才流向县级医院创造了条件,从而提升软实力,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给予县级医院专家医保定点资格,帮助他们服务和管理好患者,让患者不出县,也能享受国家谈判品种的福利; 提供优质的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要留住患者的人,先要留住患者的心。对于肿瘤患者和家属来说,最关注的是县级医院能否诊断、治疗肿瘤?确诊是否准确?治疗方案是否可行?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将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进行网上会诊和治疗方案制定。通过医联体帮助和扶持县级医院的诊疗经验及技术。 县级医院要努力将肿瘤的精准诊断、多学科诊疗以及患者康复支持等环节打造成规范化、一体化流程,患者在县里就能享受“县里”和“城里”诊断、治疗一样。这样,才能利用口碑来吸引患者在县级就医,对于担负着医治“大病“责任的县级医院,其医疗保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由省卫健委牵头,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县级医院的肿瘤诊治标准,定期对县级医院进行考核和评定,目前针对肿瘤治疗全球及中国都已经有指南和规范,那对于县级医院需要参照国家规范设定指南规范和诊疗路径,做到县级治疗原则和国家级医院一个样。 促进县级医院对肿瘤诊治的重视,利用上下联动、一对一帮扶,逐步让县级医院的诊治水平达到省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