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654 关于加强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提案者:民进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民间博物馆被誉为“来自民间的文化盛宴”,是指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据统计,目前江苏省的博物馆共计298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68座。虽然江苏的民间博物馆在规模和数量上偏少,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但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个人或企业手中的藏品也在不断丰富,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文化的新生力量,成为国有博物馆的良好补充。不过建馆容易维持难,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存在发展方向不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赝品泛滥等问题,总体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分析:

一是发展方向不明。我省的民间博物馆价值体现并不明显。目前的民间博物馆中,民俗类、小物件方面的博物馆居多,馆主自视甚高,但在外界影响不大;对游客来说:地处偏僻,展厅较小,停车、参观诸多不便;对管理来说:一直需要投入,却难以规范、难以提升,难以发展。民间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价值难以体现。

二是资金短缺。民间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创办。由于不享受各级财政拨款,民间博物馆在创办时投入个人或企业的资金后,因后续资金供应不足,常常导致入不敷出,难以持续经营的情况。调查数据反映,民间博物馆资金投入相当大,场地自己租、人员自己聘、水电费自己交、藏品自己买,除此之外,安保、防火防潮、藏品修复等管理成本也很大,完全靠个人投入很难持久,一些民间博物馆出现经营困难,有的甚至面临闭馆的局面。

三是人才匮乏。民间博物馆相较于国有博物馆,薪资待遇普遍较低,很难引进专业的人才。专业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基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据一名民间博物馆老专家的调研资料显示,目前民间博物馆工作人员“庸、懒、散”现象突出,博物馆严重缺乏陈列设计、文物鉴定和科学研究的人才,个别馆已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文博业务根本无法很好地展开。许多民间博物馆的馆长往往身兼管理、解说和运营数职,高层次专业人才较少,管理人员大多缺少专业知识,对博物馆不了解,存在很多业务上的盲点。

四是赝品泛滥。民间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民间收藏,藏品鱼龙混杂,且民间博物馆的藏品绝大部分来自民间私下交易,交易链条经常暧昧不清,合法与否无法通过发票等凭据证明。据媒体报道,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以第三方身份开展了民间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评估报告称近九成民间博物馆不合格,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

具体建议:

一、挖掘民间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民间博物馆应努力开拓馆外空间,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馆理念,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通过网络及时发布宣传信息,定期推出特色文物,介绍其历史、艺术价值,还可以围绕着文物讲述它背后的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小故事等。

挖掘民间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民营博物馆要摆脱等靠要的过分依赖思维,创新发展模式,多一些市场营销意识,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文化衍生品,做大产业链,以市场化方式培育系列文创品牌,早日步入“以馆养馆”“以商养馆”的良性循环,比如花窗、陶艺博物馆等,可以定期让社区居民参与小型花窗、陶瓷制作过程,提升参观乐趣等。

甚至,民间博物馆可与公办博物馆错位发展,不再仅仅面对普通意义上的公众,而是大力关注弱势群体、未成年人以及社区年老居民等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三、改变政府单一扶持方式

政府应改变单一扶持方式,细化分级分类管理。对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唯一性的民间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民间博物馆,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资金倾斜性扶持;对于普通民间博物馆,倾向提供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对部分完全商品化的民间博物馆可及时去除称号。另外,政府还应在重要路段为其设置交通提示牌,方便民间博物馆获得旅游参观等资源;大力支持民间博物馆申办特色展览,提供布展的部分资金、物品;积极搭建平台,让经营良好的民间博物馆为民间博物馆提供馆藏资源、专家鉴定、衍生品研发、人才培训、文化传承、志愿者招募等方面的共享信息;将部分优质民间博物馆纳入寒暑假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让未成年人省去路上奔波,深入品尝身边的文化盛宴。

四、将民间博物馆纳入“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体系

目前,我省正在打造覆盖所有居住社区、城乡一体的十五分钟公共文化圈,使群众就近就便获得文化服务。鉴于非营利性,应当考虑将民间博物馆纳入服务圈的范围内。鼓励社区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开展区域特色博物馆日活动,带动博物馆的人流量,扩大影响力。民间博物馆可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教育功能,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成为文化设施的重要承载区。

五、尽快建立博物馆文物鉴定和评估专家检索数据库

目前,整个国家没有完整的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博物馆的藏品基本处于谁收就由谁来找人鉴定的方式。建议尽快建立博物馆文物鉴定和评估专家检索数据库,为藏品提供专业精准的鉴定和评估,内容涉及藏品真实性、鉴定证明、来源合法性等方面。检索数据库中的专家,由在鉴定和评估行业中的权威专家组成,提供权威的文物鉴定与评估服务。

六、加强民间博物馆人才建设

民间博物馆需要大量的人才,创办和维持民间博物馆必须引进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吸收招募保留专业人才对民间博物馆极为重要,相关部门要有计划有保障地提供一定的民间博物馆员工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保管文物藏品、陈列形式、宣传策划等各项内容,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民间博物馆的“软实力”。民间博物馆也应该积极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对藏品及博物馆文化进行更深的挖掘和探索,将民间博物馆推到一个更高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