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淮安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我市“东融西拓、南联北接”区域发展战略中“南联”的重要一部分,对推动淮安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淮安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同年,我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17年3月30日,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市作为轮值主席方成功举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7次市长联席会,长三角30个成员城市参加会议。
问题分析: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韩正副总理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8月启动编制《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035年),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实施将对我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具体建议:
1.建议帮助将更多“淮安元素”纳入国家《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淮安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市一策”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依托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建设在淮安交汇叠加,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江、沿海、沿东陇海发展战略。建议省发改委在国家发改委编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时,帮助争取明确淮安的功能定位:一是长三角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淮安地处江苏北部几何中心,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明显,素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的美誉。公路方面,淮安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179个城市之一;铁路方面,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宁淮、沂淮两条高铁正在加快推进、将构建起京沪高铁二通道;航空方面,淮安机场已开通至北、上、广、深及台湾、东南亚等28条境内外航线,省委省政府正在支持推进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水运方面,淮河出海二级航道列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将与大运河二级航道在淮安交汇,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网。推进淮安打造长三角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位、政策和基础优势。二是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淮安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8个国字号开放平台,以及7个省级开发区、12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逐步迈上中高端,已经实现了电子信息和食品两个产业产值超千亿。三是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京杭大运河等四河穿城,洪泽湖等四湖镶嵌,水面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当前,淮安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江淮生态文化旅游经典体验区,旅游服务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四是长三角生态农产品供给地。淮安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淮安大米”、“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等11个特色品牌进入实体化运作,优势稻米基地、区域优势园艺基地、特色畜禽品牌基地加快建设,可以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丰富的生态农产品。
2.建议支持加快淮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首先是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的互补互融。淮安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确定的北部地区交通枢纽,建议省发改委支持,在国家发改委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时,能够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充分考虑以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铁路方面。在发挥京沪高铁干线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积极规划京沪高铁复线,以及淮安至新沂至临沂铁路,形成京沪高铁二通道。同时,支持沿淮铁路(蚌埠-盱眙-淮安)、蚌埠至淮安至大丰铁路、合新与宁淮铁路联络线、新长铁路扩能规划建设,支持盱眙至枣庄铁路等远期预留项目。二是航空方面。支持淮安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支持淮安涟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及金湖县、淮安区等通用机场建设。三是公路方面。支持推进京沪高速和长深高速扩建,以及盐蚌高速、滨淮高速公路、环洪泽湖大道等建设。四是水运方面。支持淮安内河航运中心建设,支持将淮安港列为全国内河重要港口、打造内河集装箱枢纽港。支持淮河入海水道叠加实施二级航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3.建议支持推动淮安与长三角地区加强产业联动。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根本支撑,建议在省发改委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时,积极协同谋划长三角产业布局“一张网”,努力构建长三角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集群。立足淮安,在以下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目前产业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元,拥有富士康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还有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等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省级层面能在相关电子信息项目转移布局上能够给予支持。二是食品产业,目前产业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元,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居全国第一,省级层面能支持淮安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支持淮安“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淮安打造长三角生态农产品供给地、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并支持淮安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支持淮安与上海合作建设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区,支持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品牌。三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摘获了全国第五块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规划年产16.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敏安电动汽车项目已经实现首台整车下线,比亚迪(江苏)智造产业基地也2017年11月份开工建设,省级层面能在技术研发、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文旅产业,围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省级层面能支持包括淮安在内的大运河文化带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支持淮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洪泽湖国家水利旅游度假区建设,形成长三角文旅产业“放大特色,串点成线,一体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