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038 关于推动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的建议
日期:2018-01-27 提案者:农工党江苏省委

 

实施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当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我省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现状

1.基层首诊制度认知水平偏低。调研数据显示,镇村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制度的理解程度明显不如二级医院医务人员,近半数居民不了解基层首诊制度内容。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较高。经过比较分析,目前大多数居民愿意、特别是收入较低的居民更愿意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可见,基层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缺乏、医疗设备不全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物品种减少,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影响基层首诊制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4.医保相关政策引导作用有限。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放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费用报销比例有所不同,但差别并不明显。因此仅通过现行的医保报销政策,尚无法有效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还不能将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5.双向转诊机制渠道不够完善。主要原因是医联体的管理模式属于松散型的,管理层次比较低、覆盖范围比较小。特别是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只上转、不下转的单向转诊局面,不仅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基层首诊制度实施对策建议

1.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居民对基层首诊制度的认知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要深入开展新医改政策的宣传发动,让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居民全面理解基层首诊制度的内涵以及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宣传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相比存在的优势,加大基本医学知识的普及力度,消除居民在就医观念上的误区。

2.基层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策略找准定位不要盲目与大医院进行竞争,要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主动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建立友好互信的契约关系,切实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度。

3.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基层政府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中央、省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尽快完善硬件实施,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适当放宽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目录,逐步提高非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本辖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申请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医保目录用药,从而满足居民的用药续方需求。

4.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大实施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速现有基层人员培养。同时要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特别是现行的二级医疗机构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一定要真正落实到位。

5.调整医保报销比例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首诊在基层和经基层转诊的患者的报销比例。对于转诊患者,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切实减轻患者就诊费用。针对“越级”首诊的病例以及符合向基层转诊条件而不转诊的患者,要明显降低报销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