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245 关于加强婴幼托事业社会化规范监管的建议
日期:2018-01-27 提案者:金元兴等3人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我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多万对,预计每年会新增加300万个儿童。然而0-3岁小奶娃谁来带已成为全社会的一大难题,婴幼儿日间照料托管难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公办民办妥善协调来解决。

    一、婴幼儿托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恢复单位办托儿所没有可能性。近年百姓要求兴办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企事业单位配置开办方便又放心的托儿所呼声愈来愈高,但重出江湖没有可能性。一是单位负担不起这么高的成本。企事业单位都难以承担每年这笔巨额开支;二是紧缺大批持证育婴师。0-3岁孩子需要一对一、一对二照料、关注和互动,需要大量专业保育人员;三是安全保障风险大。低龄儿童抵抗能力差,受传染病影响风险大,容易发生磕碰等伤害,安全隐患太大。

   2.一般工薪阶层难请育儿嫂。80后90后工薪阶层即使在事业单位工作,平均工资约5000元(以无锡为例),若是企业仅约3000元。目前市场照看孩子的育儿嫂月薪最起码要6000元左右,而且育儿嫂奇缺,素质不高还供不应求,月薪增加势在必行。年轻父母奶开销粉钱费用高,维持正常生活经济拮据,为了孩子还要“孝敬一下”育婴嫂,实在力不从心。即便条件允许,专业育儿嫂也难求。

   3.老人教养孩子体力不够也弊端多。国家卫计委2016年11调查,母线八成家庭是隔代教养3岁前婴幼儿,但老人一是年纪大体力不支,二是观念老,不够科学还不易改变。如穿衣多、喂饭勤、买零食、宠溺多、声音高、护犊心强、交流互动沟通少等问题,经常引发与孩子父母育儿理念和行为的矛盾冲突。

   4.私立托管班机构不正规消费贵。私立托管班、民办的早教机构“无证无照无资质”三无机构多,鱼龙混杂,难辨好坏。而且收费昂贵,动辄几千上万的,一般家庭负担不起。即使上了,一周就两节课,每节课需要大人陪伴,职场妈妈无法陪上,只能由老人陪着。孩子一会儿睡,一会儿吃,常常白白错过正常上课很是无奈。

   5.我国托育服务严重短缺。国家卫计委调查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幼托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公办幼儿园的苗苗班因责任风险大和对学前教育的规定而纷纷缩水不办。

   二、关于加强推动婴幼托事业社会化规范监管的建议:

   1、政府大力扶持兴办公立婴幼托机构。0-3岁孩子是人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关几乎国民素质,民族未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实施后,面对几百万家庭和孩子的需求,加强公办婴幼托管建设和服务势在必行。政府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各方面统筹协调,包括师资、场地、资金的来源等,政府应该在减免税收、教育费附加等方面给予优惠。事关孩子生命安全,所以一定要出台要求条例,具备了资质才能批准。

   2、完善各种渠道建立办幼新体系。各地要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与计划生育、财政、民政等各个部门商议一个多元化的总体框架体系。大力推动兴办以学区为范围的公办正规托儿机构;在有条件的幼儿园接长短板办附属托儿所;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地区托儿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举办托儿所;同时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采用政府购买措施来扶持民办托儿机构;欢迎与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办民办托儿机构;完善现有早教机构的托儿服务等。

   3、大力倡导公益普惠型服务指导。只有公益普惠才能终止市场乱象。督促各市积极探索早期发展指导服务,探索建立“1+1+N”普惠型、社区化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各市在每个区建立1个区级指导中心、1个街道指导站(或社区中心站)和若干个社区组团婴幼儿服务中心,让0-3岁婴幼儿能在家门口享受普惠性、均等化指导服务。基本满足婴幼儿入所、看护需求。同时制定扶持社会办托儿所的办法,采取减免租金、以奖代补、免费培训等方式,鼓励民办机构积极参与普惠性科学育儿服务之中。让服务指导中心成为家门口的早期发展专家,政府民生建设的好帮手。

   4、加强育婴师、保育员等专业正规培训。人才培养很重要,要有计划,规范化。师范院校可开设育婴师、保育员培养相关专业,要有一定的男性比例。这一专业也可以解决一批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向社会开放,通过正规的培训,让一批社会上的育婴师、保育员、营养师、医护人员、育儿嫂持证上岗踏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培育婴幼儿的重任。相信有政府的坚强后盾,解决谁带娃的社会矛盾,广大女职工产假后能重返工作岗位,完成职业规划。社会会更加和谐,中国的未来会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