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服务水平。然而,调研发现,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面临的制约要素之一是交通道路网的建设。以苏锡常高架为例,目前苏锡常都市圈三个城市都单独建有城市高架道路系统,并在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但仅利于城市内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交通上苏锡常之间依然只能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部分依托县道和乡村道路,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架道路系统还没有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锡常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共享。
我们认为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上海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明确提出构建“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将西部区域打造为以沪宁、沪杭发展轴为骨架的“西部城市发展带”,把“大堂”前推到紧靠苏浙边界,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均能合理快捷衔接的地域等等。这就意味着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交通融合的谋划“跑”在了前面,也给我省长三角城市的交通融合带来了“挑战”。我们也认为,目前我省苏南片区具备交通同城化融合先期探索的要素,尤其是苏锡常高架的同城化发展,既有条件,也符合有需求,还具有现实意义。
1.苏锡常高架同城化具备成熟条件。根据常州交通规划,长虹路快速路将东至常州境内朝阳路;根据无锡交通规划,江海西路快速路将西至无锡境内S261公路。朝阳路和S261公路之间,依托G312国道相联接,距离仅为约4.7公里。根据苏州、无锡两市的规划,将实现无锡江海路、机场路和苏州中环北线的对接。由此,一条贯穿苏锡常三市中心城区的直通快速路(金武路-长虹路-江海路-机场路-中环北线)已具雏形。只要三市统一认识、调整规划、协调行动,合力打通无锡境内4.7公里的瓶颈段,目标就可以实现。
2.苏锡常高架同城化符合三市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内高架道路互联互通,形成区域内的快速通道,将极大拓展城市间各要素的流动渠道,尤其是能为主城区之间的人员和轻便物流的中短距离流通提供极大的便利,必定会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内部的深度融合,符合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疏解节假日高峰时段高铁和高速公路的通行压力。
3.苏锡常高架同城化具有借鉴和长远意义。目前国内相邻相近且相对发达的城市比较多,如北京和天津,长沙和常德,广州和佛山,但尚未有一个高架道路同城化的先例。在苏锡常都市圈内率先探索高架互联互通、构建城际间中短程快速通道,对深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乃至京津冀、珠三角等城市群建设都有极好的先行和借鉴意义。第二,对于强化常州的长三角城市群中轴地位,助力常州中轴崛起,也有其现实意义。第三,对于省内苏南、苏中、苏北城市圈的构建和互联互通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也是全省城市化发展的一个亮点创新。
综上所述,建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以苏锡常城市高架道路同城化为试点,在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我省与上海的对接联系及协作发展的积极经验和渠道,进一步助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助推江苏在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发展中赢得先机和快速发展。